69年八岔岛事件:我民兵是怎样击沉苏联巡逻艇的(9)

“如苏方向我开枪,我应当场向苏方提出最强烈抗议,并鸣枪警告。当我两次警告无效,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可以开枪实行自卫还击;采取上述任何一种自卫措施,都要掌握‘先礼后兵’的精神,并把还击行动控制在我境内”,在当时是反复强调,传达到每个武装民兵的。所以说中方绝无可能要预谋用民兵在八岔岛伏击苏军,挑起武装冲突。
中方当时的策略是,不主动在“争议岛”上攻击入侵苏联边防军,而是在岸上建立反侵略战斗村,等苏军入侵后再开打。当时吴八老岛地区的三合村民兵在村前沿江一线构筑了长达615米的环形交通壕和战壕,构筑各种轻武器火力发射点131个,防炮隐蔽部22个,在临江住户的房屋下面挖掘互相连通的地道500余米,1969年9月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名为“三合战斗村”,作为典型向边境地区推广。
苏方在珍宝岛事件以后一直寻机报复,制造事端。苏联边防军自1969年开始未敢贸然登上黑龙江北部冲突的热点地区----呼玛县吴八老岛,可能是过去在岛上和中国民兵冲突吃过亏,也可能是通过间谍知道在我岸上后方阵地上有准备和入侵苏军战斗的数千人的野战军部队(苏方从4月8日至5月1日先后3次派遣武装间谍特务周德庆潜入呼玛县一带,搜集边境地区的军事情报。),改用在苏岸上向我射击的武装挑衅方式,让我方无可奈何。5月12日,和苏军有过多次交手的呼玛知青山秋林正赶着一辆装有暗藏手雷枪支、民兵武器弹药的马车在岛上行进时,对岸苏军突然从卡里诺夫卡哨所等多处火力点用机枪向他射击,子弹就擦着他耳边飞过,烤得他耳朵发热。枪声惊毛的马拉着车狂奔江边,山秋林临危不惧,勒缰拽马,脸部、双手鲜血直流,终于在马车即将冲入江前征服了惊马,顺利地将马车拉入低洼安全地带进行隐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