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李鸿章是如何“布局”中国近代工业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将虹局迁到华界新区去呢?此中隐情,于醒民在《上海机器制造局若干史实考略》一文中有所揭示。于文指出,李鸿章办虹局,有抗旨的嫌疑,因为朝廷在虹局开办前,就已下谕李鸿章调人、机北上,于天津开办机器局,李并未遵旨,反而加快了开办虹局的步伐,将虹局从生米煮成了熟饭,再来奏请。他还请了他的老师曾国藩出马,会衔《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两人一说,便将此事搞定。此折,还附有《唐国华赎罪片》,这位“唐国华”,便是虹局开办的贵人。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那时,唐在海关任通译,有人告他敲诈勒索,被丁日昌关押起来。恰好李鸿章派丁办虹局,便请唐来帮忙,唐欲赎罪,愿捐银买下铁厂。铁厂索银10万两,唐以4万成交,加上其他生产资料2万两,共计6万两,故李鸿章附片为其开脱:“因华商每遇洋船装货,所议合同及水脚总单并洋行保险凭证,均系洋字,华商往往不能辨认,嘱托唐国华翻译,偶然送给银两酬劳,续因翻译较多,并因到关纳税应给税单妥速,遂各相沿送银酬谢。”照此说法,报酬属于工作酬劳,并非所谓“勒索”。
     至于李的那篇奏折,于醒民发现,奏折内容多处不实,如:洋匠科而“技艺甚属周到,所有轮船、枪炮机器俱能如法制造”,可半年后,科而便露出马脚:明明只有三十几台造枪机器,偏说有四十余台;明明购厂之价为六万两,偏说四万两:“集资四万两,购成此座铁厂”……
     朝廷要机器,李鸿章许诺:就局中机器仿造一份,运往天津。又以“器物繁重,非历年累月不能成就,尚须宽以时日”加以婉辞。朝廷要人,他干脆就说:人“不能离沪北上”。朝廷一连向他要人要了四次,他都没理,此何许人也?丁日昌是也!他说:中国可无李鸿章,不可无丁日昌。
     曾国藩明知奏折在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且多有不实之词,还愿意会衔,这只能说明曾李同谋,事实也如此,丁日昌熟悉内情,说虹局:论创议应归曾李两中堂主政。
     那时,捻军横行,僧格林沁战死。李知道,朝廷最迫切的,还不是要他的兵工业北上,而是要他出兵北伐,去剿捻。剿捻,乃当务之急,出兵,他义不容辞,于是大举出动淮军主力。他更知,当时淮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并非淮军本身有多么精锐,有多么能征善战,而是因为淮军有兵工业支撑,以枪炮胜刀矛,战争从根本上转型,军工乃胜利之本。
     要他出兵可以,要他输送枪炮也行,但要他拱手交出兵工业却没门。老师是一面大旗,他要高高举起,他自立于军工,老师未竟之业,他要做下去,也只有他能做下去。他与老师“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此间兵家心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他不止一次以“我知”者称赞老师“深谋远略”。老师教他“迂缓”,他心领了,《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六有《上曾相》一函,信函中说:“非老于兵事者不能道其只字”。
     两人以“迂缓”二字,一唱一和。朝廷要曾氏北上剿捻,曾氏迟迟不动,自称“迂缓”,奏请“收回成命”,“另简大员”督师,曾氏心目中,那“大员”已非李莫属。同样,朝廷要李鸿章赴宁接替曾氏,署理江督,李亦以系合肥人氏当以例避为由推辞。此后,曾氏督师,布了个战局,就移交给李了;不久,天津教案又起,曾氏定了个议和之局,又转给李,以此确立李的接班人地位。
     虹局动迁之日,乃剿捻成功之时,李为曾氏传人,非仅师生授受,也为朝廷确认,至于天津机器局,朝廷已另起炉灶,让满人崇厚开办。本来嘛,拆了上海建天津,纯属多余,其实,除了示疑,没有他意?朝廷示疑曾李,但立国之本已然转移,转向湘淮军系,从东南到西北,湘军遍天下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