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适逢天津机器局开办,虹局也结束了在美租界的“隐居”,从虹口连地址都没说清楚的地方迁往沪南高昌庙旁,建立起真正具有近代性的工业革命的摇篮——江南制造局,从此,始于商战合一,最后走向军工一体的中国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中国近代城市文明的兴起,多半也留下了兵工业的痕迹,沪南高昌庙一带城市化即如此,《上海县续志》云:“高昌庙,县南七里,因"制造局"而成市。” 为什么叫做“上海”?因那支流由南而北,北“上”入吴淞江,经由吴淞江出海,所以,叫“上海”。还有一支流,由北而南,南“下”入吴淞江出海,故名“下海”。 上海下海,始于宋代,宋代治水,沿吴淞江两岸,约五里许,凿一入江水道——“浦”,一江开浦十八条,上海浦在南岸,南宋时,已成商埠,下海浦在北岸,还是渔村。明初,下游淤积,流域水患,只好引水分流,一从浏河入长江,一改道黃浦,疏浚后,反而由支流升为主流,夺吴淞口入长江,史称“黃浦夺淞”,“下海”因之萎缩,“上海”兴起。宋时,尚以吴淞江为主流,将流域划分为“上海”和“下海”。明以后,就“剪取吴淞半江水”,改以黄浦江来分浦东与浦西了。 水主财,要靠水运,“上海”因黄浦江水运而兴,“下海”由吴淞江水枯而衰,以至于连地名都不存在,不光“下海”的地名消失了,就连吴淞江在上海一段的名字也改了。 上海开埠以后,有英国商人沿吴淞江溯流而上到了苏州,就把吴淞江叫做“苏州河”了。1848年,英领事与上海道台订立扩大租界协议,便将吴凇江正式更名为“苏州河”。 正名,定名分,本来是中国圣人的事业,属于行政区划的地名,得有当今“圣上”恩准才行,可英夷不管这一套,找个缘由,就将地名改了,这岂非“以夷变夏”?英夷要改,那就让他改好了,上海人也跟着起哄,真的就将吴淞江叫做“苏州河”了,没人跟英夷较真,可见当时王权势微。 李鸿章来到上海时,吴淞江已改称“苏州河”了,他也没来拨乱反正,而是在松江——吴淞江入黄浦处,做了个洋炮局,便随波逐流,带着他的炮局,从苏州河到苏州去了。 松江是地名,如果以水名,则加三点水,称“淞”江,因其源流从吴地来,故称吴淞江。李鸿章据此,扼苏、沪,控江南,没反对“以夷变夏”,反而以夷为师,发起洋务运动。 运动始于李鸿章收购美商旗记铁厂,并以此厂开办江南制造总局。美商旗记铁厂,原址在虹口,虹口一名,源自河口,由吴淞江与黄浦江之变迁而来。宋时,是上海浦入吴淞江入口。元以后,上海浦河道被黄浦替代,故其入吴淞江口改称为黄浦口。明代,海瑞疏浚吴淞江,又以黄浦作为太湖泄洪主河道,吴淞江遂为黄浦江支流,而原上海浦入吴淞江故道河口附近的河道仍保留,改称为“沙洪”,上海浦流入黄浦的河口则称为“洪口”。清中叶以后,“沙洪”上修建了一座跨河拱桥,以其形似彩虹,被人称为“虹桥”,此后,“洪口”被“虹口”替代,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