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历史唯一因节俭而误国的皇帝是谁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将从一个侧面来阐述——“谎言”作为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维持专制独裁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断促使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从三国时代的赵高到隋朝的杨素,从宋朝的秦桧到明朝的魏忠贤,从清朝 的文字狱到1957年反右后谎言的再度泛滥,在相当意义上来说,整个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由谎言战胜真话的历史。更可悲的是,只有当谎言作为“正常”语境 才能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时候,“说谎者”已经不是柏拉图眼中的“恶”者了。换句话说,任何在威权下苟活的人无论其品行优劣,说谎已成了某种“言语的基因” 并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无意识。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人否认,林则徐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好官,尤其是在大清帝国行将就木的腐朽之际,他的刚正廉洁之气是何等的高贵。但林则徐依然不能摆脱威权之下谎言的困扰,他在虎门销烟的同时,也本能地说些谎言。但就是这一系列的谎言,使得道光皇帝血脉高涨,龙威大震,并最终发布圣旨:断绝一切与夷人的贸易往来。于是鸦片战争的战火开始蔓延。
     1839年7月9 日,九龙炮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紧接着9月17日的穿鼻海战,首次交锋的清军以失败告终。但林则徐在向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却吹嘘到:“收军之后,经附近渔艇捞获夷帽二十一顶,内两顶据通事认系夷官所戴,并获夷履等件,其随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数计……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 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道光阅后龙颜大喜,当即朱批:“可嘉之至……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视兵威。”同时道光帝鼓励林则徐要:“计出万全,一劳永逸,”断不可“稍形葸畏,示以柔弱。”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据史料记载,九龙海战,英兵无亡者,仅有四人受伤。哪来的“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而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但林则徐却奏称:“夷人有数十人中炮,纷纷滚跌入海。”。有学者指出,林则徐谎报军情或许是轻信了属下虚假的上奏。如此猜测也不可谓离谱,犹如当下统计数字层层上奏中普遍存在虚报一样。但问题是,日后人们发现了林则徐当时的日记。关于穿鼻海战,林大人是这样记载的,从海中捞取的“夷帽”并认定“毙敌”的人数是十一个,但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却变成了二十一人。这多出来的十人无疑是林则徐有意加上去的。
     如此辉煌的战绩通过奏折被送到了紫禁城,原本无心交战的道光帝被频传的捷报所激扬。于是战争向纵深发展。同时谎言还在继续。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由于前面的战斗清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所以未战先溃,但此时的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云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