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璃王在位后期,曾一度攻取汉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而有之。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伐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 为了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整顿内部,加强集权;对被征服部落和民族,顺者抚之,逆者讨之。高句骊对辽东地区的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慕容氏等多方面的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亡。向南的扩张也不顺利,369年发兵2万进攻百济失败损失惨重。而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并且围困了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别)中箭身亡。 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骊在发展中多次受挫。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创导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提高人民素质;颁布律令,严整法纪。经过10多年的精心治理,经济得到了发展,军事实力也增强了。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第二年又开始向外扩张。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凭借国富民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接连对新罗、百济、夫余等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吞并。413年巨连(亦单称琏,即长寿王)即位,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使句骊国先后占领的土地得以巩固,人口三倍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鉴于先世向西发展多次受挫的教训,而且当时北魏又日益强大,统一朝鲜半岛成为高句骊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427年迁王城至平壤城(今平壤市)。此后,朝鲜半岛三国(新罗、高句骊、百济)的角逐,迄无休止,直至高句骊灭亡。 未迁都前的高句骊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辽河,南达汉江以北,东北有栅城(今吉林省浑春市)地,西北约以今第二松花江左岸一线为界。高句骊国直到破灭时,只是在东南、西北、西南稍有拓展。高句骊人除从军的驻防于各地之外,主要聚居在以今吉林省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流域和松花江上游的辉发河一带。当时的高句骊内分五部:涓(一作消)奴部、桂娄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涓奴部,亦称椽那部、西部、右部,即原沸流国王松让所在部落,在今富尔江流域,故史称高句骊初以此部为王,夫余王带素被杀后万余名投奔高句领的夫余人被置于此部;桂娄部,也叫内部、黄部,在今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中心的浑江和鸭绿江中游,系朱蒙等人归附地之部落,故史称涓奴部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为王;绝奴部,也叫提那部,为五部中的北部、后部,在今哈达岭以东的辉发河流域,世与王族联姻;顺奴部,也叫东部、左部,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是由最先被征服的荇人国居民改组而成的;灌奴部,也叫贯那部、南部、前部,由盖马和句茶国居民改组而成。五部之外的沃沮等被征服部族,公元3世纪后也被同化于高句骊族,多数仍居故地,只是在被征服时有部分被俘掠的迁居他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