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原先读到江油、奉节的那两首诗,对它的雷同甚表惊讶,对它的流播又深感不解。原以为这仅是川内现象,想不到它竟远传到了惠州,说不定还传到了其他什么地方。但是,这首大致相同的诗究竟从何而来?谁是始作俑者?为什么被广为流播并派上用场?则始终是一个谜。直到读到198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杨燊《石海洞乡》一书,才算找到了谜底。原来四川兴文县名胜石海洞乡,有许多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有酷似牛者,该书载清代翰林学士何绍仿一首《咏石牛》诗: 怪石巍峨恰似牛,戎城独占几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青草遮眉难下口,牧鞭抽背不回头。 至今喷鼻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休。 兴文县属四川宜宾地区,古为戎州,故诗称“戎城”。据《兴文县志》,该县有地名“石牛井”。比较一下即可认识到,其他三地的类似传说盖皆脱胎于此。如果说这是原版,那么其他地方那几首就是翻版了。其实何学士的这首诗也属下乘之作,不过描摹景物颇为形象而已,但浮浅板滞,缺乏灵性和余蕴,“不”字和“无”字犯复,本身合掌,故导致其他仿造者也合掌。至于那些改头换面、抄袭仿造、附会名家者,就等而下之了。但此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也颇为有趣,故能不胫而走,流播远方。江油和奉节那两首当产生于何学士那首之后,而惠州那首,则产生于民国三年长乐县改为五华县之后矣。 读罢刘友竹先生剖析《苏东坡谪惠州诗二首》伪作文章,获益匪浅,从历史地理到诗作艺术水平,考证了它是赝品,深敬高见,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学问文章,须经钻研,不可浅尝辄止,收集民间流传古人、名人诗作,不加深究,信自流传是不可取的。在此可当是我作一次抛砖引玉的诗教,顺此要感谢刘先生,并向他研究学问文章的高尚精神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