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雍正要给允祥落实政策,一次性给他发二十六万两银子,把前面十几年没有落着的奖金全补回来(但允祥坚决不受,最后拗不过,只得减半收取,领了十三万)。 由此可见,从“一废太子”事件后,康熙对允祥的看法发生极大的变化,允祥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由受宠变为有意的排斥和疏远。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在允祉、允祥和允禵三人的请安折上朱批道: “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当时,允祥与其他皇子一起恭阅上述朱批,看到这样的评语心里恐怕极不是滋味。 在那个时代,被斥为“不忠不孝”,这几乎等同于永不任用,随时有被圈禁的危险了。 在此之前的一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也没有允祥的任何记载。 在康熙四十九年,允祥重新出现在康熙的随驾名单中,他在这年二月时随同去了五台山,这说明允祥当时已被开释; 当年闰七月,允祥又被派往蒙古祭奠去世的“三公主”。 如此看来,允祥似乎是重新复活了,但结合六月的那个朱批,允祥似乎又还没有得到康熙的信任。 不然的话,康熙怎会让允祉等人对他加以管束呢?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允礽再度被废。 当年十一月,康熙给皇子们发赏银,允祉、胤禛、允琪、允祐、允䄉几个亲王和郡王发了五千两,允禩、允禟、允祹和允禵几个人也发了四千两。 而允祥还是一文未得。这就奇怪了! 按道理,无论允祥是反太子还是保太子,这太子的复立复废,他终归会押对一次吧,怎么会一直受到歧视呢? 难道真像二月河小说里说的,康熙是把他雪藏起来,为雍正服务?这显然是小说的想象而已。 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以后,允祥这个名字在康熙末年的官方文件中便基本销声匿迹,不再出现。 他既没有出现在随驾的名单中,也没有出现在留京的名单中,似乎真的被雪藏了——至少《清圣祖实录》上没有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