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6时50分,带着那些让人思想、回味的故事,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邓正来永远地告别了他热爱的学术、生活、朋友。人们惊讶、痛惜、遗憾。从发现罹患胃癌到他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下个月的24日,即将迎来57岁的生日,他的生命却在56岁戛然而止。 “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 “做学问并不是书本上的一个概念,他们很重要,恰恰是与生命相关的。” “大学不是旅店,那么多人聚在一个地方,就是用青春思考遍及人类的问题。” “我们要有读书人的独立人格,且不谈别的事情,至少要有做人的独立人格。” “他是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段最有故事的学者。体制内、体制外,启蒙、革命、改良,民主、威权、转型,学术自救,学在民间。”历史学者马勇这样评价邓正来。 1月24日上午6时50分,带着那些让人思想、回味的故事,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邓正来永远地告别了他热爱的学术、生活、朋友。人们惊讶、痛惜、遗憾。从发现罹患胃癌到他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下个月的24日,即将迎来57岁的生日,他的生命却在56岁戛然而止。 一身长衫,一杆烟斗,见过邓正来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独有的风骨和气场。 他从来都是学术潮流的引领者:1987年,翻译出版新中国第一本西方法律哲学著作——《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博登海默著);他翻译出版了哈耶克220万余字的著作,撰写了近60万字的哈耶克研究论文;2005年,他发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长文,并藉此开启了关于“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大讨论;2009年,他创办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在重点大学掀起了在现有体制中建构新型知识生产机制的热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