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代后宫的制度,妃当中有名号的只有四个,那就是贵妃、淑妃、贤妃和德妃,从来没有宸妃,这是武则天最先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名号。我们一直都说武则天这个人不缺乏创造力。这个“宸妃”有非常深刻的政治上的寓意,“宸”就是北极星,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天上最亮的众星拱位的北极星。 武则天之前那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此时是戛然而止,武则天一筹莫展了,在外廷原来我也需要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呼应才行。当时有一中书省的官员叫李义府,他站出来说话了。 李义府这个人,长得是一表人才,但是最擅长的就是暗箭伤人。长孙无忌发现这个中书舍人李义府暗中好像是要支持武则天的,就要把李义府贬到益州去做地方官。李义府去找他同事,一起担任中书舍人的王德俭,王德俭说,现在只有皇上能救你,只要你公开表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你肯定就得救了。就是要由你来把这件事给挑破了。 李义府就公开地站出来说,我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李义府这一表态,唐高宗自然非常高兴,一下子从五品的中书舍人,提拔到四品的中书侍郎,这是唐高宗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众人发现,经过这个通道我可以迅速上升,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要支持武昭仪升皇后,就形成了一个叫挺武派。 因为李义府、王德俭这批人,级别都还比较低,支持武则天的力量应该都是比较弱的,最后有一个人出来了,许敬忠,太宗朝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当时担任九卿当中的卫尉卿,三品高官。 高宗有一次上朝,召集大臣们来讨论改立皇后的事情的时候,等待的间隙,大臣们就在那里窃窃私语:皇上再提改立皇后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支持太尉,要反对这个决定。听到那些议论,许敬忠高声地说了一段话,意思是说,这年头只要年成好了,乡下的老百姓也想换个老婆,皇帝人家自己想改立一个皇后,关你们这些人屁事,在那里有什么好啰嗦的。你看这个话很粗啊。 对于武则天来说,信心倍增,终于在外朝也听到有人敢公开站出来说支持我做皇后。这一来武则天等于间接地在外廷也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势力,这个时候,挺武派和反武之间就要正面交锋了。 反武派态度非常坚决,一点都不松口,几次在朝廷开会讨论这个问题,长孙无忌、褚遂良首先是说坚决不能换皇后,因为这是先皇交给我的。这个理由高宗也不接受了,我就是要换。上朝结束以后,皇帝把这几个主要的宰相留下来,召集到内殿继续商议这件事情。反对派又说了,你就是真的想换的话,我们拦不住你,但是你一定不能找武氏这样的人,为什么呢,武则天这个身份不行啊,先皇身边的人,你怎么能把她娶过来做自己的皇后呢? 这个话说得很苛刻,很尖酸,褚遂良那个时候是以头抢地,满头是血,除非当场把我打死,否则我就是不同意,把唐高宗给噎住了。可是谁也没有会想到,这个时候从高宗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何不扑杀此獠!”干嘛不杀了这个狗东西! 这是武则天,那一声吆喝也是流氓似的语言。历朝历代,敢上朝堂,并且还敢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充满杀机的话,我看就只有武则天一人了。 当时双方就僵在这个地方。在场的人被吓蒙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是看谁来打破僵局。徐懋功徐世绩,现在叫做李勣,四个顾命大臣当中,三个反对,还留一个没有吱声的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隋唐演义》当中的那个军师徐懋功。前面几次宰相开会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不表态,但是现在双方的斗争白热化程度,剑拔弩张,李勣不表态也不行了,所以散朝以后,他装着脚有点不舒服,故意磨磨蹭蹭最后留下来,皇帝就问他这个事到底怎么办,李勣回答了皇帝非常巧妙的一句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改立皇后,是陛下您个人的事情,是你家里的事情,你问那些外人,跟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有什么好商量的呢? 当唐高宗、武则天陷入了僵局,不知道哪里找突破口的时候,这么一个身份,顾命大臣之一的李勣能够说出这句话来,这个给高宗和武则天的鼓励是非常大的,一下子清醒过来,彻底放下包袱,反戈一击。很快唐高宗就下令,把反对立武则天最强硬的人褚遂良贬到潭州。永徽六年的十月,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令,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家人,全部贬为庶人,流放到岭南去。 武则天被正式册立为唐高宗的皇后了。从贞观十一年入宫到永徽六年,整整十八年,当年那个怀有“见天子庸知非福”的那种期待的女子,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三十二岁的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马上就对敌人进行一系列血腥清洗。她咬牙切齿地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打入冷宫,这还不算,还砍下她们的手足,把她们的躯干扔到一个酒瓮里面去说,让你们两个人骨醉。就是让你们的骨头都给你醉酥了。所以人们老说,武则天比起汉朝的那个吕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