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少年弘历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乾隆哪年登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夏日来临,乾隆受邀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从北京北行到那里需要几天的行程,皇帝每年都会在那里待上一两个月。在承德,康熙对乾隆的喜爱更为明显。他们住在一起,每天都有很多时候互相陪伴。乾隆着迷于康熙的书法,所以康熙欣然给他题了几幅字,他知道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会让所有人清楚地认识到皇上对乾隆的偏爱。老皇帝还帮助乾隆学习,并在他取得特殊成绩时给予鼓励。乾隆在背诵了宋朝大儒周敦颐歌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之作《爱莲说》后,就受到了这样的鼓励。随后的一天晚上,康熙应雍正之请前往雍正在承德的驻所狮子园与雍正及其儿子一同进膳,康熙提出要见乾隆的母亲。他称赞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暗指她的儿子注定要带给她“殊荣”,其中之意味可谓路人皆知。

1722年的这次皇家承德巡游意义极为重大,可谓乾隆一生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他差点儿丧命于前往位于承德北部、蒙古草原南缘的皇家围场木兰的路上。1683年一位与清朝结盟的蒙古部落首领将木兰这块土地献给康熙御用,每年初秋,这里都会举行围猎,这种保持满洲传统的围猎活动对于康熙以及后来的乾隆而言都非常重要。康熙认为所有年轻满洲男性都应该传承这一习俗,因此,他让乾隆随行,并专门给乾隆提供了一个展现技艺的舞台,向群臣昭示,虽然乾隆只有11岁,但他是值得托付的。乾隆上马表演骑射,连射五箭,箭箭中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康熙非常高兴,赐给乾隆一件黄马褂,这一荣誉通常只会赐予皇帝那些杰出的臣僚。不过,在这样的场合总会发生一些令人震惊不安的事。康熙用火枪射中一只熊后,令乾隆持弓上前将其射杀,想借此让孙子载誉而归。乾隆于是上马靠近猎物。就在此时,受伤的熊突然立起,冲着乾隆扑了过来。受到惊吓的康熙随即又开了一枪,彻底将熊打死,然后关切地转向他的孙子,乾隆仍然“控辔自若”,完全未受惊吓。这个男孩压力之下的表现远远超出了康熙的想象。受到惊吓但是很快就将熊杀掉的康熙毫无疑问情绪已经得到缓和,当天下午,他在返回帐篷后,对他的嫔妃之一和妃说:“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乾隆处乱不惊成为官方记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他的一段传奇。这个年轻人冷静地盯着向其猛扑过来的愤怒的熊的故事,象征着乾隆拥有特殊的力量来统治国家,他注定会面临帝国内外同样凶残的敌人。这些因素,再加上康熙对这个男孩的眷恋,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康熙帝选择雍正继位的真正原因。当然,在这一故事的形成过程中也有乾隆本人的贡献。乾隆后来深情地记录下了祖父对他的特殊喜爱,并创作了一些富有感情诗作,譬如其中一首《虎神枪记诗》是关于康熙赐给他的一支“神枪”。但是,乾隆有意让自己与父亲继位的谣言保持距离,称雍正之继位实归因于康熙对其父亲雍正的喜爱,而他则因此而受宠。

宠幸之子

乾隆与雍正的复杂关系或许并没有乾隆与康熙的关系那么为人所熟知,然而,雍正对乾隆的影响却丝毫不逊色于康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雍正对弘历也寄予了厚望,否则他也不会选择弘历作为继承人,或是煞费苦心地在1722年春将弘历引见给康熙。有证据表明乾隆确实可谓雍正的掌上明珠。例如,1723年,雍正作为皇帝首次主持祈谷大典(每年最重要的礼仪,正月举行,以祈获丰收),曾赐乾隆胙肉分享。这一姿态象征着雍正对乾隆的信任,也预示着皇上的抉择。当年晚些时候,雍正决定秘密立乾隆为皇储。乾隆之弟弘昼对此也有记载:“吾兄随皇父在藩邸时,朝夕共处,寝食相同。及皇祖见爱,养育宫中,恪慎温恭。皇父见之,未尝不喜,皇父闻之,未尝不乐。”

有一个人见证了乾隆和其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个人就是服务于清朝的意大利耶稣会士、著名的宫廷画家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大概在1730年,郎世宁为雍正和乾隆两人绘制了一幅非常之作(有关乾隆和郎世宁之事,详见第八章)。在这幅画中有两个人物,左边的长者是雍正,右边的年轻人是乾隆。他们似乎是在花园中摆好了造型,在前面盛开的小梅花树(树的一部分隐藏于一块怪石之后)、草丛和二人身后高挑的竹子映衬之下,效果极为突出。而且,深蓝色的背景将整个场景置于抽象境界中,使其脱离了真实的景观。这幅画像也颇为理想化,尤其是乾隆的形象看上去略带女性之特征。这是一幅私人画像,纵68.8厘米,横40.8厘米,显然是为个人而非官方所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