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笔谈 为建设而研究历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学月刊》 蒋大椿 参加讨论

处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因其曾经产生的种种弊端和历史的教训,人们已经不再这样地提出问题以规定历史学的功能了。现在我们提倡历史科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为历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疑是正确的。为着更加切合当代的历史条件和更加突出有效地发挥史学的研究功能,我认为当代中国的历史科学应当为建设而研究历史。这并非是与戚本禹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的简单的对立,而是更为确切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对历史学提出的内在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科学为满足时代要求健康而顺利地发展所需要的。
    为建设而研究历史,包涵着两个方面的涵义,也可以说,应当从两个基本的角度去展开研究。
    第一,为全面深入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而研究历史。
    历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历史。历史研究却不能不受到历史学家身处现实的制约。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由于受到所处现实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各种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而影响到对历史的内容及其深度的探讨。就受时代局限而言,马克思主义史学也不例外。很长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认为,人类文明史便是阶级斗争的发展,对阶级斗争史及其直接相关的历史问题作了较为充分的探讨(不是没有缺陷),这当然是同这些历史学家所处时代面临的现实任务紧相关连。如今,时代条件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中心任务已由阶级斗争转向建设新社会。不仅时代提出了这样的客观要求,而且当我们在主观上也自觉而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时,再回过头去观察历史,对历史的认识就不能不因受到新时代启示而发生深刻的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①]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中国历史经历过漫长的传统社会,经过近代的民主革命时代,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几经曲折,我们终于自觉而清醒地步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自身也经历了以革命为时代的中心任务转变到以建设新社会为时代的中心使命。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从这样的“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开始”,站在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角度,回看历史,我们终于发现,人类文明史中确实存在着阶级斗争,但也并非只是一系列破坏旧社会的阶级斗争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统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某种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结果。阶级斗争与革命过后,则又出现阶级统一,人们在相对安定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着生产、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就时间而言,阶级统一和社会建设的历史远比阶级斗争史要更为长久。因此,人类文明史并非只是一系列阶级斗争的发展,而是阶级斗争与阶级统一的循环发展,革命与建设的循环发展。这种发展当然不是一种简单的循环。人类历史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向前发展(停滞以至暂时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这里是就总的趋势而言)。人类历史前进的最高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总的趋势看,以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的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代总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不断增添新的历史因素。因此,自原始社会解体以后迄今,人类文明史是阶级统一→阶级斗争→阶级统一……的上升循环的发展,是革命和建设的上升循环的发展,是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上升循环的发展。对此当然需要结合历史的事实进行更加充分的研究和论证,这里便无法展开了。
    党领导人民大众在管理和建设新社会时,为着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同时又发现,并不像革命时期人们认为的那样,社会历史中的一切矛盾现象都是阶级斗争,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社会历史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包括很多极其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如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发展、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又如语言文字的发展,社会风习的演变,文学艺术、史学等表述形式、著作体裁的发展等等,便不具有阶级性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许多矛盾,以至冲突和斗争,如自然科学技术中的新旧矛盾、正确与错误的斗争,语言文字和社会风习演变中产生的诸多矛盾,有关文艺形式的论争等等,也并不是阶级斗争。还有一些社会历史现象,如同一剥削阶级内部与被剥削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这是具有阶级性的,并且有时可能和阶级斗争相关连,但它本身也与阶级斗争不同。社会历史的内容异常复杂,既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也有并非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现象。史学界经过新时期将近20年的探索,对此在认识上已大体趋于一致了。
    新的建设时代要求我们应当更加全面、深入、完整、系统地研究和认识历史。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又到了重新增补和改写历史的时候了。为着建设与新时期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其一,我们需要重新深入地研究作为历史研究引线和指南的辩证唯物史观,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联系唯物史观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新条件,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掌握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辩证唯物史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可以作为阶级和阶级斗争史研究的指南和引线,也可以成为非阶级历史现象研究的指南和引线;既可以与阶级斗争和革命史的实际相结合结出科学硕果,也可以与阶级统一史和社会建设史的实际相结合结出科学硕果。其二,我们需要在完整准确地理解的辩证唯物史观指导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其三,在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上,从横向看,每一个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内容,确有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对此我们已经开展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今后应当继续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研究。对于其中的非阶级现象,则应扩充研究手段和方法,更加深入地展开已经探讨过的领域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对于历史主体的研究,既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劳动群众的生活和心理,也要对统治阶级、集团及其代表人物的生活和心理展开研究,从而全面深入地把握每一历史时代的全貌。从纵向看,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文明史是阶级斗争和阶级统一、革命和建设、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上升循环的发展。我们过去对阶级斗争史和革命史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今后对此应当继续深入、全面、客观地展开研究,以求对之作出更为准确的评述。告别革命、否定一切革命的见解,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缺乏起码的尊重,更是对历史辩证法的无知。对于阶级统一史和社会建设史,我们过去也并非没有涉及,但自觉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研究的角度也有待改进。今后应当把阶级统一史和社会建设史的研究提到应有的高度。非如此,则我们对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无法获得系统、完整、准确的认识。其四,我们应当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体系。历史的内容复杂纷纭,既有阶级现象,也有非阶级现象。既有阶级斗争,也有阶级统一。既有破坏旧时代、旧社会的革命,也有新时代、新社会的建设。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对阶级、阶级斗争、革命史的研究,必须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而且阶级分析方法不仅应当用来分析阶级斗争,也应当用于分析阶级统一。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面对如此复杂的历史内容,仅仅一个阶级分析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阶级分析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然不是唯一的。对于非阶级社会的历史,以及文明史中的非阶级现象,我们便无法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就是对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统一史的研究,仅仅一个阶级分析方法也不够,还必须结合其它许多有效的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获得全面深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不断扩充我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我们应当从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辩证唯物史观中,从中外史学中吸取有效的史学方法。也应当从其它社会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中,吸取对历史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史学与其它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是需要的。现在我们应当建设以辩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多层次、多角度、相互联系并互为补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体系。史学方法研究也可以并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之中,为着说明问题,这里单独列出。以上便是我提出的为建设而研究历史的第一层涵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