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世界现代史教材的改革和创新(2)
刘凤泰认为,创新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他同时也谈到了教材要多样化,体现百花齐放和不同风格的问题等等。 刘凤泰同志的讲话是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 据此,笔者试就世界现代史如何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六个问题: 第一,确定世界现代史(含当代史)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解决到底应该告诉学生什么内容的问题。 任何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要告诉学生什么内容”的问题。毋庸置疑,要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呈现和反映各时代风貌的重要知识。历史教科书若不以反映时代精神的知识为主,就没有生命力。世界现代史知识的内容极其丰富,不能什么都包括在教科书内,只能选择反映时代风貌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指能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能反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内容的知识。可以说,“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内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带来的影响”,都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因此也是选择世界现代史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则。 国外非常重视世界现代史在传播知识上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版了一本畅销历史教科书《我们的历史》,其作者沃尔夫冈·胡格教授就强调要传授知识。他说:“对一本历史教科书而言,重要的并非是系统、完整、连贯地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而在于通过传授部分历史知识,唤醒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动他们的心弦。”他没有强调时代性,而纯粹是谈知识性。但是他所指的部分知识,并非抽象的知识,而是反映时代风貌的知识。因为在他的书中,无论那一章,都体现出当代人的历史观,其内容都是当代人关心的问题,或对理解当代问题有帮助的内容[1]。 第二,教学内容要有战略重点。 为了写出反映时代风貌的知识,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有战略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虽然新世纪的世界现代史教材应该体现新的研究成果,应渗透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但必须要有战略重点。 历史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学科。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任何一个天才的历史学家,都不可能对世界现代史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深入的掌握与了解。对学生讲什么,不讲什么,必须有个重点。属于重点的必须要讲,这些内容过去要讲,现在要讲,将来还要讲。对这些知识应该重视推陈出新。 改革的目的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因此要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去看待世界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有重点。 第三,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社会功能性。 在确定教学内容要点时,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社会功能性。这一点与“时代性”和“战略重点”是密切相连的。 教学内容必须发挥其社会功能,培养的学生,要适应他所处时代的需要,即服务于时代的需要。美国历史学家康尼尔·李德民指出:“从长远看,历史教学必须以社会方式,也就是说,以对于一般公民显然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 我国的高等学校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内容首先而且必须为我国目前的社会服务。因此讲什么内容,不讲什么内容,必须要有讲究。教学内容不是科研,什么都可以研究。教学内容必须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教学内容虽然可以百花齐放,但是在一些重点内容上百花齐放也不能是一人一个观点,一人讲一个内容。在讲堂上所讲的内容,必须是重点和合乎时代要求的内容。 我国著名的世界现代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对如何编写教材提出了三条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服务于时代的标准”。他对“服务于时代的标准”的解释,是以面向21世纪为例的。他说,对于21世纪的发展趋势,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否则就谈不到教育要“面向未来”了。他认为21世纪有三种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将更加迅速地发展,经济在历史上的决定性影响将日益明显。二是在政治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与此同时,美国力图称霸世界,建立单极秩序。但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是不可逆转的。三是在文化上,各国文化将呈现发展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之间既有吸纳、融合,又有排斥和斗争。我们只有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才能在文化方面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齐世荣先生指出:“从第一条标准出发,我们就可以从无穷无尽的历史事实中首先选择那些与上述三种趋势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加以叙述。”[2]齐先生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应当说,目前我国世界现代史教材的情况基本上是合乎时代的要求的。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教材,虽然风格各异,内容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说,基本上反映出近年来国内外科研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