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陈祖武 参加讨论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
    一如前述,在刘蕺山生前,孙夏峰并未能有机会当面请益。用夏峰自己的话来说,只是“余从弱冠时,知向慕公。后王念尼从公游,公亦知有余也”(注:孙奇逢:《理学宗传》卷25,《刘宗周》。)而已。加以时值明末,兵慌马乱,已非从容论学之时,因之而大大地妨碍了蕺山学术的北传。而据蕺山弟子恽日初云:“先师为明季二大儒之一,顾自《人谱》外,海内竟不知先生有何著述。”(注:恽日初:《致董无休书》,载《刘子全书》卷首,董玚:《刘子全书抄述》。)这就是说,迄于康熙初叶,刘蕺山著述刊行于世者,不过《人谱》一种而已。惟其如此,康熙二十年前后,蕺山弟子始接踵而起,表彰师说。先是恽日初辑《刘子节要》,继之为黄宗羲撰《蕺山学案》,最后则是董玚重订《蕺山先生年谱》,编纂《刘子全书》。然而蕺山后学的所有这些努力,多在孙夏峰身后。既然如此,那么蕺山学术之于何时、通过何种渠道北传而影响孙夏峰,就成一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目前所能读到的文献来看,顺治七年,夏峰弟子高鐈的南游会稽,当是一次开凿渠道的重要举措。
    高鐈,字荐馨,河北清苑人。明季诸生。善书法,喜为诗。顺治三年,师从孙夏峰。三年,夏峰家园被满洲贵族圈占,含恨南徙新安(今河北安新)。六年冬,复因新安时局不靖,再度举家南迁。夏峰本拟渡黄河,越长江,直去浙东,以完先前同故友茅元仪所订儿女婚事。一则年事已高,不堪旅途劳顿,再则十数口千里跋涉,亦非易事。于是抵达河南辉县苏门山后,被迫改变初衷,侨居下来。夏峰南徙,高鐈始终相伴而行,所以孙夏峰90岁时撰《怀友诗》,于高鐈有句云:“垂老轻去乡,荐馨共旅食。”这应是孙、高师弟间此一段经历的真实写照。
    据孙夏峰《日谱》记,高鐈南游会稽,始于顺治七年春夏间,至十二年春北返,历时近五年之久。高鐈何以要远游会稽,且一去就是五年?个中详情迄未得明,但是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受老师之命,携结撰中的《理学宗传》初稿,前往浙东请益。关于这一点,孙夏峰在《理学宗传》卷首《自叙》中,说得很清楚。他说:
    此编已三易,坐卧其中,出入与偕者,逾三十年矣。……初订于渥城,自董江都而后五十余人,以世次为叙。后至苏门,益二十余人。后高子携之会稽,倪、余二君复增所未备者,今亦十五年矣。
    渥城即新安,据汤斌辑《孙征君年谱》载,《理学宗传》在渥城初订,时当顺治四年,参预其事者为夏峰弟子高鐈、王之征、陈鋐及谱主第三子博雅。顺治七年夏初,夏峰师弟一行抵达苏门山,再理旧稿,旋即由高鐈携往会稽。
    顺治十三年春,高鐈北归。此次远游,无论带着何种目的,亦无论其目的是否悉数实现,然而仅就南北学术交流而言,高鐈此行,足以称做满载而归。
    首先,高鐈圆满地完成了其师托付的使命。在同浙东学者的数年交往中,他不仅宣传了夏峰学说,为《理学宗传》初稿觅得了知音,而且通过频繁的书信,亦使孙夏峰得以了解蕺山学术及其传人的大致状况。其次,沿着高鐈的足迹,夏峰弟子马尔楹偕夏峰次子孙奏雅,于顺治八年夏秋间亦抵达浙东,从而拓宽了南北学术交流的通道。再次,通过高鐈、孙奏雅、马尔楹等人的努力,蕺山诸后学及时而准确地把蕺山学说及其代表著述,直接传递给了孙夏峰,在清初南北学术的此次重要往还中,如果说高鐈创辟榛芜,建树了开拓之功,那么在这条通道上孜孜以求,最终完成蕺山学北传历史使命的,则无疑应是蕺山诸后学。其中功绩最为卓著者,当首推倪元瓒。
    倪元瓒,字献汝,浙江上虞人。其兄元璐,字玉汝,号鸿宝,崇祯间官至户部尚书,明亡,以身殉国,志节耿然。倪元璐少刘宗周15岁,于蕺山学术备极推崇。据蕺山子刘汋辑《刘子年谱录遗》记:
    先生当党祸杜门,倪鸿宝以翰编归里,三谒先生,不见。复致书曰:“先生至清绝尘,大刚制物,动以孔孟之至贵,而为贲诸荆卞之所难。璐心服之,诚于七十子之于夫子也。”每于士大夫推尊不啻口,言及必曰刘先生云何。先是越之衿士无不信先生为真儒,而缙绅未尝不讪笑之。独鸿宝号于众曰:“刘念台今之朱元晦也。”于是始有信之而愿学者。自此,祁公彪佳、施公邦曜、章公正宸、熊公汝霖、何公弘仁,争以蓍蔡奉先生。
    以刘蕺山比孔子,而自居于孔门七十子诸贤,倪鸿宝对蕺山学行之心悦诚服,无以复加。元瓒为元璐弟,受其兄影响,亦当在服膺蕺山学术诸后学之列。
    高鐈南游,结识倪元瓒,将《理学宗传》初稿送请审订,实是托付得人。顺治十二年春,高鐈、孙奏雅北归,带回元瓒书札及其对《理学宗传》的评笺。孙夏峰喜得志同道合良友,于当年三月二十一日欣然复书倪献汝。信中写道:
    仆燕右腐儒,衰迟漂泊,自鼎革以来,家于山岑水湄者若而年。自谓喘息余年,不填壑沟,尚欲策励耄耋,图报称穹苍于万一。年来求友于四方,而真实斯道者寥寥。荐馨南游,得良友为快。奏儿归,持手教,殊慰数年仰企。令兄先生以忠魂领袖一代,先生复以镛铎振教东南,真所谓凤翔天外,鹤唳云中。当剥床蔑贞,独存硕果,响往实甚。暨读序笺《宗传》,儒释防维,佩教良多。此书原甲申寓水乡时成之,未及订正。迩复有《七子》一编,其中有欲请益者,路遥不能就正。念台先生所选,未得一卒业,想自有定见。若水寤寐有年,此心此理,应不以南北海隔耳。(注:孙奇逢:《日谱》卷6,《寄倪献汝》。)
    虽然今日我们已无从读到倪元瓒的来书,但是从孙夏峰的回信中可见,正是元瓒来信,把刘蕺山留有董理宋明理学遗著的消息,告诉了孙夏峰。所以,夏峰闻讯才会说“念台先生所选,未得一卒业。”
    据《刘蕺山先生年谱》记,蕺山生前董理宋明理学,留有著述凡四种。一是《方逊志先生正学录》,成于天启四年;二是《皇明道统录》,成于天启七年;三是《圣学宗要》,成于崇祯七年;四是《阳明先生传信录》,成于崇祯十一年。刘蕺山认为,方孝孺“早师宋潜溪,接考亭正传,国朝理学当以公为首”(注:刘汋等:《蕺山先生年谱》卷上,天启四年四十七岁条。),故而于方氏学行,多所表彰。结合稍后孙夏峰辑《五人传忠录》及所撰诸文考察,则此处之言“念台先生所选”,当指表彰方氏学行之著述。惟其如此,夏峰于我们先前所引述的《五忠录引》和《黄石斋麟书抄序》中,才会一再重申:“刘念台叙明理学,引方正学为首。”
    之后,孙夏峰与倪献汝书札往复,历有年所。顺治十二年十一月,献汝遣族子前来苏门山问学。翌年,夏峰再度致书献汝,据云:
    《宗传》一书,迩在订正,于评笺中服足下大中至正之教,灯照来兹。其波澜一柱……(下缺--引者)。留附姜二滨转至,未审达否?近读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学不依经,语属开山,方正学之后一人。诗文中皈依君家昆仲,读至此段应求,不可向他人道也。(注:孙奇逢:《日谱》卷8,《寄倪献汝》。)
    夏峰此信,取黄石斋与方正学后先辉映,实足见蕺山学术北传之初对孙夏峰的深刻影响。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夏峰信中提到的姜二滨,如同倪元瓒一样,也是此时将蕺山学术北传的重要功臣。
    姜二滨,名希辙,号定庵,浙江余姚人。希辙为蕺山弟子,在蕺山诸后学中,若论同孙夏峰的交往,他应是开启先路的人。顺治九年,姜二滨由浙江温州教谕改任直隶元城知县。抵任之后,即拜谒过孙夏峰。十二年,二滨又修书请益,于是夏峰答书云:
    前接光霁,极蒙延款。最是人所棘手时,独能脱然行所无事,该是元公、明道一流人。恨相隔远,山中筒寄未便。不谓学道君子,虚怀益甚,于悲天悯人之际,益切事贤友仁之思。仆即衰朽,何敢负此下问?
    就是在这封信中,孙夏峰向姜二滨通报了倪献汝评笺《理学宗传》的消息,也谈到了新近辑录《七子》的情况,还随信过录有关资料请教。夏峰说:
    仆生长北方,见囿一隅,少而有志,老无所成。年来与二三同人辑有《诸儒语录》一编,偶同人携之会稽,得倪献汝评定阐发,匡我不逮。继而念“宗传”二字,宁严勿滥,颜渊死而孔子之道不传,曾子外余不得与。又于众多人中,标《七子》另为一选。俱无刻本,路远不便寄去,各家之书俱在,谨录其姓名暨所评请教。(注: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7,《答姜二滨》。)
    由于刘蕺山遗著的迟迟不得结集刊行,因而清初蕺山学术的北传,进展甚缓。迄于顺治十六年,传至孙夏峰处的蕺山著述,仅是《人谱》一种而已。所以,一如前述,他在当年所撰《诸儒评》中,评蕺山学术只及《人谱》改过诸节。这样一个局面沿续近十年,直到康熙六年,《理学宗传》定稿刊行,始得局部改善。这便是《学言》、《圣学宗要》、《古易抄义》诸书继《人谱》之后,为孙夏峰列入刘蕺山主要著述目录。同时,《学言》、《古易抄义》中精要语,夏峰亦摘出十三条,录入《理学宗传》中。其后数年,孙夏峰不断消化蕺山学术,进而融为我有,在弟子后学间倾心表彰。蕺山学术的北传,进入了一个健实的发展阶段。康熙十二年五月,姜二滨遣其子尧千里问学,师从孙夏峰,并寄来刘蕺山遗著数种暨《易说》。至此,就对夏峰北学的影响而言,蕺山学的北传遂告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