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旅顺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问题。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占旅顺后,连续4天滥杀无辜平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惨案。当时在旅顺有许多外国人,其中有美国驻日本武官欧伯连(M.J.O'brien)、俄国驻中国及日本武官窝嘉克(Wogack)、美国海军军官康纳(George W.Conner)、英国船员艾伦(James Allan)及《纽约世界报》记者克利尔曼(James Creelman)、伦敦《泰晤士报》记者科温(Thomas Cowen)等一批西方新闻记者,他们或写报告和回忆录,或发表通讯,都记述日军在旅顺进行了有组织的杀戮(注:参阅拙作《旅顺大屠杀真相考》,《东岳论丛》1985年6期;关捷:《日军旅顺屠杀研究》,《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年。)。不仅如此,日本一些参战士兵和随军记者的日记也有类似的记述。如向野坚一《从军日记》、《小野六藏日记》及龟井兹明《甲午战争亲历记》等即是。尽管铁证如山,日本明治政府当局却矢口抵赖。伊藤博文下达指示:“承认错误危险甚多,而且不是好办法,只有完全置之不理,专采取辩护手段。”(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119页。)陆奥宗光也认为:“关于这个事件的真假,或者即使是事实,其程度又如何,这里都没有追究的必要。”(注:〔日〕陆奥宗光:《蹇蹇录》,伊含石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63页。)于是,他一面向其驻外公使发出训令,以统一口径,一面炮制了一份《关于旅顺口事件的辩解书》,声称西方记者的报导“是大加夸张渲染以耸人听闻的”,“在旅顺被杀的人大部分被证实是变装的兵士”(注:拙著《甲午战争史》,241-242页。)。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不承认主义,旅顺大屠杀事件在日本也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后来的有关论著也仅仅简单地提到了这个问题。直到十几年前,日本学者大谷正连续发表《关于旅顺屠杀的研究》(《专修大学法学论文集》45号,1987)、《〈世界报〉和日清战争报导》(《专修大学社会科学年报》23号,1989)两篇论文,标志着日本史学界对旅顺大屠杀事件开始了“正规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陆奥所说的“关于这个事件的真假”似乎不成问题了,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分歧仍然。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第一,日军的杀戮对象都是哪些人?第二,日军在旅顺屠杀了多少人?日本学者秦郁彦认为,由于清兵“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潜伏于居民家中,日军于扫荡中难以区分败兵与居民,于是‘凡是壮丁,估计可能是士兵者,都毫不留情地杀了’。”(注:〔日〕秦郁彦:《旅顺虐杀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