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历史研究》 田晓文 参加讨论

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两大学派
    在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是两个影响最大的学派,我们可以从这两大学派中窥见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情况。
    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是从19世纪后期起产生的一个历史哲学流派,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他们虽然并不承认自己是黑格尔主义者,但却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所以我们称他们的历史哲学为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以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完全继承了黑格尔的人类历史是精神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看作是人类精神、意识、思想的发展史。克罗齐曾说:“精神就是整个实在;……除了精神没有其他实在;除了精神哲学,没有其他哲学”。②他从而得出结论:“精神就是世界,它是一种发展着的精神,……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它的历史,或者说,历史就是它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③。在他看来,历史就成了哲学史,成了精神的自我意识史。柯林伍德比克罗齐更直截了当地公开声称:“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④。他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因此人类历史无处不体现出人的思想,“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历史”⑤。由此可见,以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在历史观上与黑格尔是一脉相承的。
    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有别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最突出特点就在于它从公开的唯心主义历史本体论出发,对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做了系统阐述。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家认为:既然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或思想史,那么历史也就只有在人们用自己的思想窥测古人的思想时才成其为历史。因此,历史就不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思想而存在的客观过程,而是认识主体的思想的产物,从而也就可以说是思想的同义语。克罗齐直言不讳地说:“历史就是思想,因而是关于普遍的思想,是关于具体的普遍的思想……”⑥。换言之,人们在思考历史时也就产生了历史,历史学家的思维活动就是历史。柯林伍德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历史事件的本质在于蕴涵着人们的思想,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靠自己的思维活动去看透这些历史事件“以便识别其中的思想”,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思想,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历史。他指出:历史家识别和了解古人思想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他自己的心灵中重行思想它们”,于是“思想史,并且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⑦。他最后得出结论说:“历史哲学就是对历史思维的研究”⑧。
    既然历史不过是“历史学家在自己的头脑中对过去思想的重演”,那么在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家看来,历史就无疑会受到历史学家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历史学家都是在现实的条件下对历史加以认识的,因此他的历史认识就必然要受到他在现实条件下形成的思想的决定性制约。克罗齐指出:历史是现时现刻的历史学家的思维的产物,因此“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⑨。柯林伍德也认为:历史学家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演古人的思想时“并不是消极屈服于别人心灵的魅力之下;它是积极地,因而也就是批判的思维的一种努力。历史学家不仅是重演过去的思想,而且是在他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重演它……”⑩。而且,“每个历史学家都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他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历史,因此他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某些问题,而且每个历史学家都根据他自己特有的观点,也就是从他特有的一个方面来观察每一个问题”(11)。可见,从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或思想史出发,强调历史学家的思想在历史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不过,新黑格尔主义历史哲学所说的精神和思想,主要还是指人们的理性,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这一点与弗洛伊德主义迥然不同。弗洛伊德主义主要从人们的非理性和无意识本能出发阐述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从而构成了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另一大学派。
    关于弗洛伊德主义,国内外学者往往仅视之为一种心理学理论或哲学理论,很少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实际上,弗洛伊德主义蕴藏着深刻的历史哲理,它对当代西方历史学的影响恐怕是其他任何西方历史哲学理论都难以匹敌的。从历史哲学上看,弗洛伊德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而且是一种比新黑格尔主义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当代特征的人本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基石就是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尤其是人的性本能。他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无意识、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无意识指人的原始本能、欲望,是人的本性的深层方面,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因而又称深层意识。意识指人有意排除原始本能和欲望的精神活动,是人的本性的表层方面,是一种继发性的精神层次,因而又称表层意识。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以防止无意识渗入意识中去,使人保持正常的心理平衡。在他看来,无意识尤其是其中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为人的活动提供心理能量的内在源泉,是支配人的最高主宰。
    从这一观点出发,弗洛伊德认为:既然无意识代表着人的原始本性,那么在文明社会里,它就与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不能相容,具有反社会性。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无意识与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冲突就愈尖锐,人也就愈益不能表现自己的天然本性,人性自然也就愈益受到压抑。因此,文明社会与人性截然对立,只有生活在原始状态的人才具有最自由的人性。而且,无意识既然不能进入意识表层,那么人也就不能意识到自己在受无意识支配,从而也就无法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真实动机。在弗洛伊德眼中,无意识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的背后操纵着人的活动。人只知道自己干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干,于是就变成了一种由自己所不知道的力量支配的“活动木偶”。这就使得弗洛伊德主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基调。
    那么,怎样去认识人的无意识本能呢?弗洛伊德认为现有的科学方法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神秘的“思想传授”和“精神感应”。他通过对梦的解释证明,精神分析者与被分析者之间的“思想传授”和“精神感应”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他指出:“思想传授的现象和精神感应的现象密切相关,每易被视为一物”(12)。所谓“思想传授”和“精神感应”是指“这个人心内所发生的心理历程,如观念、激动状态、意志等,可通过空间而传授于他人,不必采用普通的工具如字符等”(13)。他的精神分析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之上的。他本人亦承认:释梦实为一种“精神感应”的过程,而“精神分析更发现一种非其他方法所能认识的精神感应的事实”(14)。因此在研究心灵这个“不易捉摸的世界”时,精神分析承认“思想传授及精神感应的客观可能性”,而且“我们若习惯于这个精神感应的观念,便可用以解释许多现象……”(15)。
    弗洛伊德主义历史哲学正是在这种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观察人类历史的。弗洛伊德曾认为:人类历史现象都是人的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本能的产物,因此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本能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人的这种本能可分为生存本能(即自卫本能和生殖本能,自然也包括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即侵略、自我毁灭本能),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两种本能的斗争史。生存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它起着延续人类的世代发展和保存种族的作用;死亡本能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它起着毁灭自己和自己周围一切的作用。在他看来,由此便可以解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比如战争不过是人的死亡本能的产物。他还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具体历史人物如达·芬奇进行了研究,通过“精神感应”考察了达·芬奇的个性特征,开启了当代西方心理史学的先河。
    继弗洛伊德之后,他的弟子们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就是突出群体无意识的历史作用并力图把它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此后,弗洛伊德主义历史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日益增强,所波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当代西方史学的各个领域,以至于美国历史学会主席郎格(W·L·Longe)竟在就职演说中宣称:“下一项任务就是研究过去社会生活的无意识基础”(16)。当然,从人的无意识和非理性本能出发反思历史并非是弗洛伊德主义历史哲学的独具特征,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其他流派也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无意识的历史作用,但它们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与弗洛伊德主义历史哲学相比都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