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史学理论研究》 刘文明 参加讨论

近年来,妇女史的研究成果在史学界是有目共睹的,妇女史研究似乎在中国大陆出现 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中国史学界如何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中的有益理论与方 法?西方的妇女史与中国的妇女史究竟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在此对近十余 年来中国大陆妇女史研究的概况做一评介,并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女性主义妇女史”与“新妇女史”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在民权运动的推动下高潮再起,一些投身于该运动 中的女性学者开始从理论上思考妇女问题,于是出现了服务于女权运动的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是由不同学科领域的女性学者共同构建的,因而是一套跨学科的、内容 庞杂的理论体系。然而,无论哪一学科中的女性主义者,都有着共同的目的与主题,即 “为了妇女”和“关于妇女”,都有着“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核心概念。女性主义 与史学的结合,便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妇女史的女性主义妇女史。另一方面,20世纪 60年代的西方史学界,新史学运动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出现了新社会史,历史研 究的内容、方法及史料的运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全面的革新,这种新趋势也为妇女史研究 的深入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样,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新兴的女性主义理论与新社 会史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女性主义妇女史在美国兴起,然后迅速扩展至其他西方国家乃 至世界各地。到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妇女史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们不再把研究 的视野只局限于女性,也不再将女性视为一种没有个体差别的群体,而是从差异与两性 的视角出发,主张撰写一种注重“差异”的性别史。
    女性主义妇女史的兴起既然是与女性主义理论和新社会史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 一个特定的概念,有其自身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根据笔者的理解,西方意义上的女性主 义妇女史,应是指为妇女而写、以妇女为研究主体对象并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来研 究的妇女史,缺少了这些前提条件,便不能算作女性主义的妇女史。因此,在中国史学 界,妇女史研究虽然早已有之,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以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为代 表的妇女史,虽是以妇女为研究主体对象,但不是上述意义上的妇女史研究。中国的妇 女史与女性主义发生联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
    女性主义妇女史在西方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且对它的界定也较为明确。那么 ,在中国,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妇女史?回答是肯定的。然而,由于中西方社会与文化 的差异,中国“女性主义妇女史”的内涵与西方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 国内学者已有讨论,杜芳琴女士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认为,“女性主义妇女史”是以 妇女研究为学术背景的妇女史研究,是由“一批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妇女史学者”进 行的,“这一类妇女史研究者几乎不约而同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研究,特别 强调在用阶级分析方法的同时引入性别视角,强调用女性的眼光看历史,发掘历史上被 漠视被埋没了的女性活动与经验,体现出女性主义妇女史的特点:(1)将历史上的女性 作为研究主体对象,不再作为男性的陪衬和男性活动的背景;将女性视为历史的主体创 造者,不再看作全然被动或无足轻重,强调重视女性的经验和体验。(2)在运用唯物史 观观察、阐释历史时同时引入性别视角和社会性别理论,使用性别分析方法,探索、解 析、阐释历史上性别关系和性别结构及女性在其中的生存状态(地位、作用、生活、情 感、心态等),公正地评价妇女在历史上的贡献”。(注:杜芳琴:《妇女史研究:女性 意识的“缺席”与“在场”》,《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第4期。)显然,杜芳琴教授所 说的“女性主义妇女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妇女史,这也正是她致力于“中国 妇女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注:杜芳琴、蔡一平:《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得出的结论。
    既然“女性主义妇女史”是一种特指,那么,把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统称为 女性主义妇女史,显然不太妥当。高世瑜女士在1997年曾提出,妇女史分为两种,一种 是妇女群体生活与活动的历史,一种则是从女性性别立场与视角去观察和编纂的历史, 即“女性主义史”,这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前者似乎只是历史学的一个曾被忽视、 遗漏的研究领域,而后者则是用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角度与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史观去 重新编写的历史。目前,我们的妇女史研究所从事的多半属于上述的第一种妇女史。致 力于钩沉发微,搜集历史文献与文物资料中留下的有关女性的史料,力图展现出往昔鲜 为人知的妇女生活与活动的历史画面与发展线索。”(注:高世瑜:《妇女史研究三议 》,《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第3期。)这一见解无疑是切合当时实际的。当然,她说这 番话至今已有5年了,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女性主义妇女史”的成份在史学 界已大大增长起来。尽管如此,她的话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即不能用西方女性主 义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妇女史研究,或者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某些概念来表述中国的 妇女史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