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新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发展趋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南开学报:哲社版》 张国刚 参加讨论

第三,“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前两条就其主要方面而论还是表现 为史料范围的扩大,而这第三条则重在表现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更新。域外文献利用 与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引进和地下资料的发现,固然也渗透着观念更替,与西方学术的影 响难解难分,但只有外来观念即理论、范式、概念的引进并用之于解释传统史料,才导 致了近代史学区别于传统史学的根本特征。王国维、陈寅恪固然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史 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的成就也归因于此。
    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域外观念与本国资料相印证事实上也成为中国史 学近代化过程中最大的遗留问题。外来观念与固有材料凭什么可以互相参证?这是倡议 者与实践者所不及深究的问题。今日回顾研究历程可以发现,其中所隐含的前提是默认 外来观念(即欧洲观念)在世界文化范围内的普遍有效性,然而在以欧洲为标准的同时又 横生着民族主义情节,那就是急于证明西方所有的中国也能有,所谓外国的月亮不比中 国圆,结果是用中国的材料帮助西方人证明其历史观念的普遍性,而进一步抹杀了中国 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不可否认不同文化的碰撞乃至误读恰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 ,但也不可否认这番证明的真伪在今日已有诸多疑问。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弊病在于:之一,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流仍未摆脱政治的附庸地位(在精神状态上仍是传统的),以政治意义取消学术价值。之二,在重建中国历史解释系 统的过程中,只有过短暂的多元并存的局面,大多数时期是一种模式君临天下(仿佛无 法摆脱的宿命)。排斥多元,把理论意识形态化,是导致教条主义的根源。之三,实用 主义带来的急躁与短视导致引进西方理论常常走捷径,不求甚解。也许短期见效,但从 长远来说,会制约学术视野与学术思维,陷自己于被动,有违学术真义。不了解西方理 论产生的背景与其生存的语境,是妨碍本土化的重要原因。以上这几点事实上又总是纠 缠在一起。
    20世纪中国史学所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古今问题,即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问 题;有些则是中外问题,即现代史学从域外引进中国产生的问题。21世纪中国史学的最 大挑战依然由以上两个方面而发生。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问题更加严峻。在经济全 球化的情况下保持文化的多元化是人类的共同难题。西方理论的引进中国面临着时间与 空间的双重变换。也就是从现代人类经验向历史解释框架的变换,二是从西方社会理论 向中国特色解释系统的变换。中国本土经验的升华则道路更为艰巨。主要是因为缺少适 宜的理论土壤,这与科技界的情况类似,基础研究很薄弱,理论解释系统难以独立形成 。21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如何建立和培植出自己的理论土壤,建立适合于本土经验的理论 范式,还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总之,我们确实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弥补20世纪的缺失,又要接受 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尴尬在于,我们在努力弥补的正是我们要设法超越的--我们要 补实证史学的课,又要超越实证史学,追求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我们为史学尚不具备完 备的科学范式忧心忡忡,又要超越它,正视史学研究多样化的冲击。如今史学的社会科 学化也受到了质疑,就象历史主义在上个世纪之初受到的质疑那样,人们逐渐放弃了以 发现历史变动模式为目的的企图,而热衷于描述微观史(Microhistoria)和日常史(Allt agsgeschichite)。这不是重复,而是新的回归!也许只有经过了史学社会科学化的洗礼 ,从下往上看的所谓小历史(Little history),才不至于枝节琐屑,而能小中见大;也 许以小历史书写过了社会,还是会去渴求对世界的整体观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