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评价尺度与评价标准(笔谈)(2)
20世纪西方史学影响中国的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苏联史学的传播和影响遂成为五六十年代西方史学影响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例,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以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为架构的章节体通史,历史是社会生产发展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及民族理论、国家学说等诸多理论观点等,均来源于此。这些观点并非全无道理,但把它们绝对化,则长期阻滞了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西方史学再次涌入,对中国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期传入的西方史学包括年鉴学派、文化形态史观、心态史学、计量史学以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跨学科史学。历史研究的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如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现代化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一系列涉及中西对比问题的逻辑展开,均存在一个前提:西方中心论。在西方强势发展的对比之下,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劣势已经掩饰不住,致使国人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动摇。拿西方的镜子照中国,比来比去,还是不像人家的模样。于是,出现了“史学危机”的呼声。 综观近20多年来,西方史学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史学的发展自身,在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方面呈现出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一、深信历史学是一种科学,并且进行了以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历史的尝试,结果并没有成功。二、心态史学、比较史学、文化形态史观和各种文化史学的强势影响,表明历史学的科学性受到怀疑,人们在思考:以前我们所深信不疑的历史科学是科学吗?只见阶级斗争不见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认识、如何解释?“史学危机”的出现,既表明了史学发展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时又表明人们对史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三、文化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出现,表明历史学正在超越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开辟新领域、拓展新视野,进行新的尝试。历史学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至少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把历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是不可能的;第二,说历史学是一种纯人文学科,否认其科学性,甚至否认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否认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是行不通的;第三,历史学在经过曲折的徘徊和探索之后,表现出历史学寻找自己、寻找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向学科自身特性回归的新趋势;第四,重视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研究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等。这表明中国史学既跳出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又开始了新的有益的探索。 从百年来西方史学影响中国史学的进程来看,在如何恰当地评价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基本认识:要重视西方史学自身的生长背景,把它放在西方社会历史和思想进程中来理解,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还原”,忠实地把握其思想本质;在认清了一种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之后,要自觉地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中国固有的传统相结合,获得生长的土壤和生命力;不应照搬照抄,生吞活剥,食洋不化;必须从深层次上来反省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历程,消除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要自觉地朝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体系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