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20世纪中国史学:评价尺度与评价标准(笔谈)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乔治忠 参加讨论

【编者按】研究和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是发展21世纪中国史学的学术前提之一,是许多史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已有一定程度的展开,取得了一些成果。本刊有志于继续推进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促进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乃组织刊发下列几篇文章,就理论、方法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供读者参考。我们热忱期待着史学界的学者、专家围绕这方面的问题惠赐大作,发表宏论。
    历史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的、学术的因素所制约或推动,史学批评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文化事业的社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性的史学专业队伍趋于扩大,历史著作的出版和在报刊发表,成为多数人直接的撰述宗旨,史学认识传播和交流的速度、范围都远远超越古代。而不同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见解的分歧,史学观点的创新及讹误,都有更大的出现几率。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史学批评就越来越成为历史学演变与发展的杠杆之一。20世纪初,梁启超等对旧史学的总体性批评,促使中国史学跨入近代的发展历程,“新史学”遂成燎原之势。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是在史学批评与反批评的辩论中取得初期的传播和发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之后,引起关于中国社会史的大论战,扩大了唯物史观的影响,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水平。这些宏观性的、大范围的史学批评,牵涉政治立场、历史观、学术水平等等多层次的问题,而“古史辨派”对以往上古史研究的批评,以及由此引起的史学批评和反批评,主要是在学术范围内辩论,也有力地促进了史学认识的深化。至于许多对具体历史著述的批评、对具体史学观点的批评和讨论,则成为厘清史实、提高认识、纠正讹误的利器。因此从整体上看,史学批评在20世纪历史学的蓬勃发展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然而,史学批评不仅审视史学活动及其成果的学术价值,也可以表现史学界不同的政治价值观。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史学批评交错在一起,呈现出不同治史出发点、不同政治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之间的纠葛和冲突。很明显,史学批评与其他史学研究的结论一样,都可能出现偏差,在史学批评与反批评中,学术规范受尊重的程度、学术宗旨的强弱、非学术因素所具有的控制力等等,决定史学批评的方向,因而对整个史学的发展方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传播到中国,一开始就配合着革命运动的开展,为实际政治斗争服务的色彩十分浓厚。新中国建立之后,史学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凭借马克思主义史学已取得的主流地位,继续强化史学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宗旨;二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史学建设应继续加强其客观性、学术性、科学性。但理论界、学术界都没有对此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革命时期的史学思想惯性地继续下来,史学为政治服务的宗旨,因政治革命的成功而成为天经地义的原则,强调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念居于主流地位。只是部分卓有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识到应当关注史学研究的学术性、客观性,批评以片面阶级观点对待历史的倾向,并且擎起“历史主义”的旗帜来纠正过“左”的历史观点。关于50年代之后“历史主义思潮”的起落,近年史学界已有较多的论述,这里仅提示值得注意的两点:
    第一,提出以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研究历史的史学家,他们没有或没有条件重新思考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未能完全摆脱历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历史主义仅为阶级观点之后的补充或有限度的并列。
    第二,主张历史主义原则的史学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未能在史学批评中贯彻历史主义的方法,例如翦伯赞批评“有些同志见封建就反,见皇帝就骂”的风气,历史主义地指出了剥削制度在上升时期具有进步作用,但却没有对“见封建就反”思潮从社会的、学术的历史根源予以深入剖析。与此相对照,以狭隘阶级观点研究历史的极“左”派别,则不但在论述历史问题上,而且在史学批评上将阶级斗争观念贯彻到底,即对历史主义的批判最终上纲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在史学批评中怎样贯彻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历史主义是否一定要与阶级观点相结合?怎样认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历史主义在西方的史学发展中,是一种潜在成长的思想路径与研究方法,19世纪渐渐显现出较大的影响力。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历史是连续的发展过程,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以往的历史有着某种联系,历史事物与思想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处所及具体的社会环境,因此,必须将事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予以考察。可见历史主义乃是众多史学家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直接体验出的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史家即使持有历史主义观念,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见解也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历史观、政治立场,皆可以与历史主义的思想结合,因此历史主义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意义的史学流派,而更显示为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学说最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发展与进步,最强调将社会事件提到一定历史范围内予以考察,亦即最深入、最完备地运用了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人类理性思维的方式,主要为“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两种,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问题的研究以“逻辑的方法”为主,有些以“历史的方法”为主。逻辑的方法是打破事物原本的时空状态,通过一系列的归类、综合、概括、推理得出抽象性认识;历史的方法是依照事物发展中原本的时间顺序,在自然的时空联系中认识事物。单就研究方法而言,历史主义与思维的“历史的方法”是一致的,历史学应当特别注重事物的时间联系,所以将历史主义作为历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没有疑义的。史学批评是历史学的一项内容,也应当将历史主义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