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历史的警钟在长鸣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学术界》 王春瑜 参加讨论

读了《中国反贪史》,余有三叹焉。
    
    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也。
    贪污是腐败的核心,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我国以历史悠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奈的是,我国贪污犯的资格之老,在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夏、商、西周,号称“三代”,建立在广大奴隶血泪、枯骨之上的家天下政权,就其国家机器的完备来说,一代强似一代。但是,远在夏朝末年,贪贿风气已很严重。据《荀子·大略》记载,当时成汤求雨的祷词中,提问六件失政之事,三项便是贪贿问题。这是他鉴于夏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教训,而有所儆惕的表现。可是,到了商末,恶名昭著的帝辛--也就是殷纣王,大肆聚敛,奸佞费仲、恶隶都是大贪污犯。文王被囚于羑里监狱时,周人正是通过费仲,向纣王贿赂珍宝、美女、良马,纣王大悦,释放了文王,放虎归山的结果,最终导致殷商王朝的崩溃。与其相类似的是,春秋时,吴国太宰噽受贿亡国,其教训也是广为人知的。被吴国打得“败鳞残甲满天飞”、岌岌乎殆哉的越国,“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噽。”并进而煽情说:“你若肯帮助,还有更美于此者。”帮助什么?求和也。太宰噽贪污了八位美女,并指望笑纳“更上一层楼”的越国漂亮姐,便鼓其如篁之舌,说服吴王夫差许越求和,从而吞下了致命的苦果:养虎贻患,越兴吴灭。
    古汉语中有“贪墨”一词。墨,古义是不洁之称。历代贪官当然都是些一屁股屎,心黑如墨之徒。他们的贪婪睃刻、残民以逞,有时真出乎常人想象之外。简直成了笑话。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赵在礼在宋州做官,贪暴至极,百姓苦不堪言。后调往他处,百姓互相祝贺,说:“拔掉眼中钉了!”不料消息传到赵在礼耳朵里,他向上司要求,仍调回宋州,每岁户口,不论主客,都征钱一千,名曰“拔钉钱”,宋州父老哭笑不得。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贪官虽然心狠手辣,却满脸精神文明,俨然一尘不染,实际上,就像鹭鸶一样,“飞来疑似鹤,下处却寻鱼”。明朝有个贪官更堪称典型。明明想大捞一把,却装成分文不取,刚上任时,煞有介事地向神发誓说:“左手要钱,烂了左手,右手要钱,烂了右手。”但不久,有人送来百金行贿,他假惺惺地不收,说我对神发过誓。他的手下人当然知道这位顶头上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赶忙凑上去说:“请以此金纳官人袖中,便烂也只烂了袖子。”这个贪官立即采纳部下的建议,赶忙将银子装进袖里,从此来者不拒,照收不误。(明·冰华生:《雪涛小书》)可见贪官是多么卑劣!
    而某些贪官的胃口之大,伸手之勤、远、宽,用疯狂二字,也不足以形容。
    据《旧唐书》卷82李义府传记载,此人“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亦即不笑不开口者;但对那些稍微对他有点抵触情绪的人,便动辄加以陷害,故当时人们说他“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这便是成语“笑里藏刀”的由来,李义府真是永臭不朽矣。但“李猫”也好,“笑中有刀”也好,李义府决非仅系猫态狼心、迫害政敌之笑面虎而已。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当上宰相后,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连其母、妻、诸子、女婿,无不卖官,“其门如市”“倾动朝野”。(《资治通鉴》卷200)呜呼,此“猫”,此“刀”,又何其毒也! 现代国人对日寇的“三光”政策记忆犹新。但谁能想到,我国古人中竟有人实行过四光政策;不过,当时叫“四尽”。此人就是梁武帝时历任南谯、盱眙、竟陵太守的大贪官鱼弘。他常常得意忘形地对人说:“我为郡,所谓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麞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他娶了一百多个小老婆,“不胜金翠,服玩车马,皆穷一时之绝”(《梁书》卷28鱼弘传)。
    不过,这些贪官比起封建社会后期权倾朝野的大贪官--如明朝的刘瑾、严嵩、魏忠贤,清朝的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瑾被称为“立的皇帝”(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3), 简直有与坐的皇帝正德爷并驾齐驱之势,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百官见他即不觉下跪,甚至有个叫邵二泉的无锡人,和同官某因公事往见刘瑾,刘瑾怒斥此人时,邵二泉竟吓得两腿发软,站立不住,尿都吓出来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对于贪官来说,权力与贪贿是成正比的。权力越大,贪得越多。刘瑾垮台后,所抄家产的数字,据明代高岱《鸿猷录》记载,计: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元宝五百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两斗;金甲二;金钩三千;金银汤鼎五百;蟒衣四百七袭;玉带四千一百六十束;等等。这不能不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倘若您读一读《天水冰山录》--也就是嘉靖时的权相严嵩倒台后的抄家物资清单,您就更会大吃一惊!其中黄金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两六钱五分,纯金器皿三千一百八十五件,重一万一千零三十三两三钱一分,金嵌珠宝器册共三百六十七件,重一千八百零二两七钱二分,更有价值连城的古今名画手卷册页达三千二百零一轴卷册……真个令人眼花缭乱。至于明末恶名昭著的人称九千九百岁的大宦官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扳倒后的抄家数字,因为崇祯皇帝未予公布,至令仍是个谜。但是,据《明史·樊玉衡传》记载,时人估计“籍还太府,可裕九边数岁之饷”。又有人估计,刘瑾贪污所得,折成银子是五百万锭,而“忠贤赃七百万锭(清·褚人獲:《坚瓠集》·广集·“刘魏合辙”)!需要指出的是,明代俸银不多,用现代的口语说,是低工资。洪武中定内外文武官员俸饷时,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而宦官月俸米只有一石。以后大体成为定制,纵然有所增加,数量毕竟有限,他们的贪污所得,比起工资收入,不啻是个天文数字。至于和珅,野史传闻他被抄家的财物,达白银八亿两以上。这无疑是夸大了。据当代史家研究,和珅除了珍藏的文物字画,难以估算,其他的财产,“当在一二千万两之谱。”(冯佐哲:《和珅评传》第301 页)这同样也是个惊人的数字,难怪当时有人说他“富可敌国”。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指出:“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而已。”(《日知录》卷8“吏胥”)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官是蟹壳, 胥吏是蟹脚,没有蟹脚,岂能横行?吏治的好坏,不仅事关朝廷形象,甚至关系到王朝的兴亡。三国时东吴末年,吏治大坏,百姓怨声载道,恨不得吴政权立刻垮台。故晋军伐吴时,孙吴军迅速土崩瓦解。晋人葛洪在总结吴国灭亡的教训时说,“用者不贤,贤者不用”,“不开律令之篇卷,而窃大理之位;不识几案之所置,而处机要之职;不知五经之名目,而飨儒官之禄。”(《抱朴子·吴失篇》)呜呼,吴国的官也吏也,竟一塌糊涂到这种地步,吴国又岂能不呜呼哀哉!就连一脑袋糨糊的昏君孙皓在临降前,也哀叹“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兵将背战耳!”(《三国志》卷48《吴书·孙皓传》)这是人心丧尽的必然结果。其实,早有史家指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是亡于“刀笔之吏”,以后历代王朝的灭亡,都与此痼疾有关。明代胥吏多而滥,顾炎武曾痛斥曰“养百万虎狼于民间”(《亭林文集》卷1 《郡县论八》)。有此百万虎狼在民间虎吼狼嗥、茹毛饮血,百姓在死亡线上的呻吟、呼号,可想而知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