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变革与创新的20世纪中国史学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河北学刊》 张越 参加讨论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遴选了一百年里中国史学不同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史学家的 最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其中的某一位史家而言,他的学术成就往往并非 是一部专著所能够全部代表的;对于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史家而言,也不是今天的读者 都耳熟能详的;对于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研究领域的史家而言,他们的研究成果 也是各具特点、形式殊异的。选编《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不仅要考虑到这些具体 情况,还要尽量解决好诸如怎样既突出了入选名著的学术价值、又全面反映出一位史家 的学术成就,既体现出某部名著在相应研究领域里的史学研究成就、又联系到它对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等相关问题。因此,《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必须 要制定严谨的体例。重视体例,一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刘知几曾说:“夫史之有 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史通·序例》)中国史家一向认为,体例不仅是形式问题,对于史书体例、结构的选择和处置与史家对撰 述内容的取舍及思想观点密切相关,是“是”与“非”的大问题。他们把史书体例看成 是撰写史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部史书高下的重要标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 》是一套包含了不同史家撰述的不同内容、不同体例的各种史书的丛书,有一个统一的 、规范的体例尤其重要;同时,面对不同史家的不同著述,还应当随时根据各种不同的 情况对体例作灵活处理,而不可拘泥于体例。丛书的“编校凡例”规定了《二十世纪中 国史学名著》的基本体例是:“书首有总序,继之为目录、前言、正文,正文后或有附 录,书末以作者著述要目为殿”,“每卷冠有作者照片、小传、书影、手迹等”。对于 学术著述而言,这应当是一个比较全面和比较完善的编纂体例,但是在实际的运作完成 过程中,不仅需要选编者、整理者、“总序”与“前言”的撰写者、出版者等多方面的 共同努力,而且还要处理好关于体例方面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一)总序和前言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由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撰写了一篇长达万余言的“总序” ,概括了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进化史观的引进、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 、理性精神的张扬与觉醒等三个主要特点;将一百年的中国史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相 应区分出四代史学家,即史学转型时期的史学家、史学创新时期的史学家、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史学家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成长起来的史学家;还就20 世纪史学中所存在的如何对待传统、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百年史学“经历了曲折崎岖的路程,也取得了伟大丰厚的成绩”,“这一百年 内产生了不少杰出的历史学家,像王国维、梁启超、陈垣、陈寅恪、胡适、顾颉刚、钱 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等,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情况” 。这篇“总序”总结了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和特征,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了 解20世纪中国史学,也说明了这套丛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被置于丛书中每一部著作之 首。
    “总序”之后是“前言”。每一位史家的著作前都有一篇“前言”,作者都是由当今 对该部著作及著作者有专门研究的专家、或对该部著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 专家、或是名著作者的弟子来撰写。“前言”主要是对相应“名著”的成书背景、主要 内容、价值、意义及其著作者的生平经历作介绍与评述,许多“前言”其实就是一篇对 这部“名著”及著作者本人的专门的研究论文。譬如,年逾九旬的何兹全对乃师傅斯年 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所撰写的“前言”,先交代了《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的撰 写过程,又对傅斯年“创始性、突破性的史识”、“对学术事业的贡献”、“家世和才 性”作了论述,并对傅斯年的一些学术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篇“前言”还被刊登 (或转载)于其他学术杂志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刘乃和撰写了陈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 》(外宗教史论著八种)的“前言”。刘乃和是陈垣的弟子,曾长期担任陈垣的学术秘书 及助手,她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这篇“前言”写成于1997年底,次年5月她便 因病去世,这篇前言也成为她生前撰写的研究陈垣学术的最后的文章之一。邵循正的《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是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之作,但在30年代完成后仅由清华大 学研究院印为单行本内部发行,此后一直未得公开出版。原印本因年代相隔已远需重新 整理,而书中涉及大量法文、英文等资料,非精通此数种外文且对中国近代史及中外关 系史有深入研究的人实难承担重任。《中法越南关系始末》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 名著》后,邵循正的学生张寄谦欣然允诺作为这部著作的整理者并为之撰写前言。期间 ,张寄谦突患重病住院治疗,但是她仍然抱病做完了整理工作,并在病榻上写成了“前 言”。看到数十万字的原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张寄谦用几种外文标就的整理文字,不禁 令人对她深厚的学识和顽强的治学精神肃然起敬。总起来看,《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 》的“前言”对“名著”的评价,虽不能说是定论,但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或者 说,在三十余部“名著”之外,这些“前言”也是这套丛书的另一个重要收获。
    (二)小传和图片
    为了使读者对这些为20世纪中国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有一个更 为直观与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借出版他们著作的机会来保存和反映有关他们的更 多的资料,《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在每部著作中都加入了著作者的照片、手迹及著 作书影,并在著作者的照片下附上300字左右的小传。此外,在每部书的最后,还附有 著作者的著述要目,按照时间先后列出该位史家一生中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的篇目、发 表时间及首次发表的出处。由于时代的原因,一些史家的照片很难觅得,编者想尽各种 办法搜寻。如金毓黼、陈梦家两位史家的个人照片查无所获,仅发现了他们与他人的一 张合影,于是就在这张合影上翻拍了他们的头像用于书中。全套丛书除了夏曾佑的照片 因实在无法找到而空缺外,其他史家均有照片,少数史家还附有工作照。书影和手迹也 是编者经多方努力而得到的,其中的一些手迹和书影堪属十分珍贵的历史材料。丛书中 所有的史家小传均由一人撰写,并对内容进行反复核对,以求达到内容上的准确无误和 文字上的统一。
    在编纂体例上增加了上述内容后,大大丰富了这套丛书的学术价值。读者一书在手, 不仅拥有了一部“名著”,而且还可以一定程度地了解这位史家的学术生平、著述经历 ,可以一睹这些史学大师的形象及手迹,更可以在“总序”、“前言”中了解到整个20 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概貌及每一部著作的基本特点和其著作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读者 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体味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