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史研究:问题与思索(专题讨论)(二)(3)
因此,城乡关系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是,城市没有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形成强劲的拉力,进城农民在城市苦苦挣扎,沦落为边缘群体和社会底层者不在少数;他们即便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也并未斩断与农村的联系,时刻为家乡的土地或妻儿父母牵肠挂肚,除了要经常寄钱接济外,还经常来往于城乡之间,或根据时节或局势择地而居,使城市人口呈不稳定性。乡村也没有因为生产结构、生产技术和方式等本质的转变形成强大的推力,主要是经济日渐衰败将众多农业人口排挤出来,流向城市,农民仍然长期生活在困苦、闭塞和落后的境地,使得乡村不能对城市发展产生应有的支持力量。 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进程表明,城乡之间的联系在加强,也有一些互动,但由于受到外力刺激与内力积压的双重作用,城乡对立的关系不仅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反而呈现城乡发展脱节、城乡差别迅速扩大的状态。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也趋向于两极化,广大农村与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脱节;城市也因为自身动力不足和得不到乡村的支持而畸形发展,其结果是限制了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导致城市缓慢发展。 注释: ①[法]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3卷,第86、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②参见许哲娜:《宋元以前古典田园文学语境中的城市观念》,见《城市史研究》,第25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③许涤新、吴承明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第739-7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④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328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