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1946年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何突然撤军弃城?(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博览 佚名 参加讨论

    参加四平保卫战初战的官兵,大多系西满部队。其部署是:少数部队担任正面阻击和守城,大部主力放在四平侧后至梨树以及四平至八面城之间,待正面消耗与顿挫蒋军之后,再集中主力,首先打击稍弱的一路蒋军——第七十一军。
    对四平的防御工事,林彪甚为重视。他与彭真及民主联军其他负责人一道,数次深入到塔子山、三道林子、孤榆树等重要防御阵地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取得此次保卫战的胜利,林彪决定在四平城内设立一个以保一旅马仁兴旅长为首的城防司令部,负责四平前沿阵地上的作战指挥,而以他为首的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则撤至四平近郊的梨树县城。
    4月17日,郑洞国和梁华盛将昌图指挥所迁移到双庙子,并下令各部马上开始进攻四平城区。当天,四平的东西铁路被切断。
    18日,郑洞国、梁华盛指挥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三十师1个团从四平南郊海丰屯、泊脖子、鸭湖泡向民主联军的阵地作试探性进攻,接连三次均被民主联军打退。郑洞国感到,民主联军的阵地牢固,不能从正面硬攻,只能采取寻其弱点或迂回攻击的办法,才能打开缺口。第二天,他在指挥所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各军、师的将领结合头天试攻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变方向,向民主联军防守的薄弱点发动猛攻,一鼓作气打开突破口。郑洞国同意了下属们提出的作战方案,决定将突破口选在民主联军保一团第三营和万毅纵队第五十六团之间的铁道结合部。随即,蒋军新一军第三十师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向民主联军的两部结合部发动了猛烈进攻,铁道两边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由于这处阵地防守较弱,加之敌人炮火甚烈,民主联军的官兵经努力奋战,仍难抵住蒋军的进攻。这样,铁道结合部阵地被蒋军夺去一处。
    此处阵地失守,林彪感到四平城内阵地上的防守力量不足,果断决定增加兵力。与此同时,为鼓舞正在激战的部队,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给城内的两个守备团发去了指示电:“自即日起,须坚强守备,度过危机。近日我南北满主力将陆续向四平前进。我军利用四平街先消耗和顿挫敌人,然后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手段歼灭第七十一军,造成东北自卫之大捷。”
    林彪的电文,给城内的部队鼓舞甚大。官兵们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高喊:“坚决执行林总的命令,誓死守住阵地!
    当天下午,民主联军西满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官兵与铁道结合部的其他两支部队紧密配合,与敌死战,夺回了被蒋军占去的一处阵地,并消灭一大批蒋军。蒋军第三十师的进攻被迫停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