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1946年四平保卫战中共为何突然撤军弃城?(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史博览 佚名 参加讨论

    杜聿明、郑洞国有了援军,决定集中大批主力部队尽快打下四平,随后攻占永吉、长春。为实现上述目标,杜聿明将新六军第十四师、第二十二师从辽阳、本溪等地调到开源,作攻击四平的准备。接着,蒋军第九十三军也由北平调到了东北。一时间,蒋军集结在四平的部队多达10个师。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派出大批作战飞机,帮助杜聿明作战。
    5月15日,杜聿明下达了对四平发动全面攻击的命令,要求所部:“这次一定要打下四平!
    根据杜聿明的命令,新六军另加第八十八师担任右翼兵团,向民主联军的左翼攻击,其目标是攻下公主岭、梅河口、长春、其塔木等地;新一军从正面向四平发动攻击,夺取四平街后,再攻打双城子、德惠及松花江北岸诸要点;左翼兵团第七十一军两个师向八面城民主联军右翼包围攻击,然后再向郑家屯、双山等地前进。
    15日这一天,蒋军依照杜聿明的布置兵分三路向民主联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皆遭到民主联军的顽强抵抗。其中央兵团左翼第五十师以10倍于民主联军的兵力向四平以东、哈福以南民主联军的258高地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由于此处阵地地势平坦,官兵无法隐蔽,加之敌人炮火猛烈,飞机轮番轰炸,阵地上的民主联军官兵伤亡甚多。后因人手不够,阵地难守,民主联军被迫撤出258高地。
    为快速夺取四平,5月17日,杜聿明下令总预备队第一九五师投入围攻四平的战斗。一九五师占领哈福后,立即对民主联军的重要阵地塔子山形成了三面包围,准备一举消灭该阵地上的民主联军官兵。
    蒋军的攻势有了一些进展后,杜聿明甚为兴奋,感到打下四平指日可待,便将战斗情况电告了蒋介石。蒋介石怕杜聿明报告的情况不实,又怕进攻再次受挫,立即命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赶赴东北,了解情况。到沈阳的当天晚上,白崇禧听取了杜聿明进攻四平的情况汇报。白崇禧对杜聿明说:“蒋委员长对四平战役极其关心,特派我来了解作战情况。蒋委员长说,四平这一仗打得太长了,不能再往下拖。只要把四平打下,对中共和谈就有面子了。至于进攻长春的问题,暂不攻击为好,一则为缓和舆论的非难,再则可以整训部队,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和谈不成再进行大举进攻。”
    此时,民主联军的一些阵地十分危险,特别是第三纵队的塔子山被蒋军三面包围后,城内民主联军的处境极其不利。塔子山在四平东南约10公里处,是东部最高的一座山头,又系民主联军全部防线的最东端,如果失去此阵地,民主联军就难以坚守四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