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最后的皇族》,张龙翔 秦泉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老恭亲王奕 为洋务派核心,引领潮流,促历史向前;而小恭亲王溥伟则是复辟狂人,逆潮流而行,阻碍历史发展。老恭亲王奕 济世之才革新朝政;而小恭亲王溥伟则荒唐有余鲜有智慧。若他不是在18岁时天上掉馅饼,忽然间承袭了亲王爵位,抑或是他少一些追慕先祖的雄心壮志,说不准画坛会多一位高手。 民国十五年秋,一夜间,恭王府成为北京报界关注的焦点,因为溥心畬、溥僡兄弟将辅仁大学告上法庭。 诉讼状称,依民国法律,溥心畬、溥僡均系恭王府合法业主之一,但辅仁大学未与他们交涉,便购买恭王府,有违民国法律。而辅仁大学答辩,他们从溥伟处购得恭王府,手续合法,购置款业已交割,至于溥伟与其兄弟商量与否,辅仁大学不知情,也没有了解的义务。 几个回合的申诉、辩论之后,法庭宣布:“由溥伟卖出的恭王府,其土地归辅仁大学,地上建筑归溥心畬、溥僡兄弟。”据说此判决还有附加条件,这附加条件是若干年后归溥心畬、溥僡兄弟所有的地上建筑必须卖给辅仁大学。 法院如此判决的基础在于,认定辅仁大学属善意购买,但有瑕疵,倘若交割款项时邀请溥心畬、溥僡出席也就避免此事了,所以折中判处,留下一个转圜。 对这判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道“和稀泥欠公允”的,亦有说“唯如此才彰显公平”……众说纷纭,各执一理,但对擅卖恭王府且又独霸钱款的溥伟则一致声讨,有口皆斥。 当然,宗社党的人除外,他们对溥伟另有评价,说他“尽毁家业为大清”是“天潢贵胄的榜样”、“旗人的楷模”。还哀叹“人心不古”,“义举偏被小人贬”,“要是多几个这样的王爷大清不会亡”……而此时此刻,小恭亲王溥伟正在大连海滩面对大海郁闷呢:家产散尽,一事无成,奈何苍天不佑我! 自命不凡 溥伟是恭亲王奕次子载滢的长子。恭亲王奕晚年连遭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临终时唯一在世的次子载滢亦不在床前,因同治七年奉两宫太后谕旨,载滢过继给八弟钟郡王奕承袭贝勒衔了。待英武一世有“鬼子六”之称的恭亲王奕撒手人寰之际,身边空空荡荡无子无孙。 大丧之后,慈禧谕旨,令载滢长子溥伟回归本支,承袭铁帽子恭亲王爵位。自此,18岁的溥伟成了亲王,比他生父载滢的爵位高着几级。也自此,踌躇满志的溥伟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追根究源,他日后诸多荒唐、愚蠢、狂妄之行,皆发端于此时此刻的自命不凡。 按清制,王爷去世,其生前所获御赐的重要物品须上交朝廷,待承袭人选定之后,朝廷再如数发还。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之后,朝廷发还恭王府先前上交的三件物品,其一是咸丰三年赏赐奕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其二是咸丰离京赴承德时写给奕的“密谕”;其三是奕当阅兵大臣时咸丰赏赐的御用紫宝石黄丝腰带。 对“密谕”的传闻最离奇,说“密谕”是咸丰亲笔所书,上写着“准奕得承制拜封,便宜行事;并准其世世子孙亦得承制,便宜行事”。其实所传子虚乌有,纯属杜撰。恭亲王确在咸丰年恩赏铁帽子王,但那是咸丰宾天之后两宫太后的恩赏,与咸丰无关。“便宜行事”更是“戏文”,慢说清朝皇帝不会让下属“便宜行事”,任哪一朝皇帝也不会如此。要真任由下属“便宜行事”,不等于皇权旁落了吗? 真正的“密谕”有案可查,其实就是咸丰离开皇宫赴承德时,写给奕的一张便条,上边连印都没用,其文是“和硕恭亲王奕及其留京诸臣:此次北巡,因出有因,行事仓促,朕未能与尔等细商守城之事宜,今特发明谕,奕驻圆明园善缘庵,专办抚局,不必亲见夷使,也不必进住城中,以免不测”。这张便条连奕住哪儿和不准直接见洋人都规定得死死的,哪里有一丝“便宜行事”的影子? 三件遗物发还恭王府归溥伟所有后,溥伟最看重的是金桃皮鞘白虹刀,白天把玩,晚上挂于床头,还乘慈禧赏戏的时候学了几个架势,念熟几句道白,比如摆出手握刀柄的架势,口念“上方宝剑在此,尔等听命”。其实,见过此刀的溥伟次子毓嶦介绍,此刀长不足一米,宽不过两寸,形不出众貌不惊人,与寻常之刀并无二致。毓嶦还介绍,包括此刀在内的三件“宝物”,均于1945年仓皇逃命时丢失在通化大粟子沟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召军机大臣进宫议事,所议内容单一,就是选定溥字辈中一人承续大统。当即有人提名溥伟,但慈禧闷声不语,似乎没听见一样;待再有人提溥伟时,慈禧脸色不悦,连连摇头。于是溥伟与皇帝宝座擦肩而过。算起来,这是溥伟第二次与帝位擦肩而过了。 溥伟第一次与皇帝宝座擦肩而过是在回銮期间,銮驾至开封,慈禧按捺不住对大阿哥溥儁的恼怒,亲下懿旨将其罢黜。当即,慈禧还有将光绪一同罢黜的念头。有人揣摩慈禧的心思,说溥伟才干出众,是溥字辈中的佼佼者。慈禧听罢付之一笑,未置可否。有人将这信息透露给溥伟,溥伟认定慈禧的“笑”是对他即将接续大统的默认。 孰料,如今那未置可否变为摇头不允了。随后,慈禧在溥仪的名字上一点,于是溥仪便成了真龙天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