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简析《史略》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张晶萍 参加讨论

《史略》,南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鄞人。他自幼熟读经史典籍,一生著述繁多,诸略中《经略》、《集略》和《诗略》已佚,传世的有《史略》、《子略》、《纬略》、《骚略》、《蟹略》等。其中,《史略》在国内早已散佚,南宋以来官私目录均未著录,清末杨守敬从日本引进,才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后有周天游校笺。 (注:周天游:《〈史略〉校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2月北京第1版。)然而,对《史略》的研究总的说来很薄弱,不仅史学史类书籍无一提及,且专论寥寥,据笔者所见,迄今仅两篇:一是日本学者石田肇著、孔繁锡、张新民译校的《高似孙〈史略〉研究》(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一文, 探讨了《史略》的版本、流传、校勘、分类等问题;一是崔文印的《高氏诸“略”与章氏人《山堂考索》(注:《史学史研究》1994年第1期。)一文,对《史略》有所介绍。 但《史略》的价值仍有待挖掘。这里,笔者仅就《史略》对史学史的贡献作此分析,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史略》一书,内容广泛。作者参考了《史记》、《汉书》、新旧《唐书》、《通志》、《崇文总目》、《容斋随笔》等44部文史典籍,著录了唐以前各类史书六百余种。作为一部史籍专科目录,它既继承了以往的成果,又有所创新,在史籍著录、分类、考订等方面促进了史籍目录学的发展,为历史文献学作出了贡献。
    众所周知,在目录学史上经历了一个从“经史同科”到史部独立的过程。魏郑默著《中经》首次为史籍设类,南朝梁阮孝绪作《七录》设“记传类”,史部目录逐步形成,但尚未正名。到《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代替甲乙丙丁,史部才有了正式名称。与此同时,史部专科目录也在发展。从刘宋裴松之的《史目》到唐杨松珍的《史目》、殷仲茂的《十三代史目》等,录篇次、别名代,逐渐突破了史籍篇题目录的局限。然尚不成熟。《史略》的出现,标志着史籍专科目录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史略》首次采用了辑录体。
    作者揉合了叙录体、总经序等古代解题体例的精华,首次采用了辑录体,即:引证资料钞录原文。如卷一著录《史记》,“史记”引《汉书·艺文志》及卫宏《汉旧仪》之文;“太史公自叙”引《汉书·司马迁传》之文;“诸儒史议”或取之正史,“或摘自野史杂钞,或录于子书文集,”或引自史评;“续史记”引《汉书·艺文志》;“史记注”引《隋志》、新旧《唐书》、《通志·艺文略》诸节;“史记杂传”本之《通志略》;“史记考”据《隋志》、《晋书》;“史记音”据《隋志》。在辑录原文时,又继承郑樵“泛释无义”的思想,稍加评述。”这种典型的辑录体,使《史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史略》辑录移录古书的多;对佚书,”引用他书所引者;对古书批评,则摘录最恰当的语句。如卷二著录《晋书》时,先著录了王隐《晋书》、谢沈《晋书》等十余种,又录“王隐《晋书》语”、“虞预《晋书》语”、“沈约《晋书》语”等,“以表诸公才之俊、笔之英”。通过这样的辑录,保存了一些古书、佚书及佚书之佚书的片断。如《史略》中钞录的《汉书·邓禹传·序》、《汉纪·吴汉传·序》就赖此而保存下来,他处皆不可见。
    第二、《史略》以崭新的分类方法贯穿全书。
    所谓“分类”,就是给予史籍一定的学术属性和归于一定的类别。史部各类目是阮孝绪《七录》创设的,而史部分类的正统地位乃由《隋籍·经籍志》确定。《隋志》史籍分十三类,即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略录。这十三目分类法基本上为以后史志所倚为准则。《史略》前后,重要的书志如《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郡斋读书志》、《玉海·艺文》、《文献通考·经籍考》等都将史籍分为十二至十三类(《玉海·艺文》分为十六类),类目名称和排列秩序略有差异,但大体上遵循相同的原则,即:根据史书的体裁、内容来分类。
    《史略》打破了传统,第一次按史籍的本身的发展轨迹和体例特点,对宋以前史书作了一次全新的编排。卷一、二以各部纪传体史书从古至宋为顺序,各类正史下面又分若干子目,附录有关的史注、杂传、史考、史音等著作,卷三著录编年体史籍,包括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玉牒,卷四创史典、史类、史草、史略、史例、史评、史钞、史目等。”虽有不妥,如史草仅举萧子显《晋史草》一书,分类过细,又只依书名不看内涵,凡书名末字为“典”、“表”、“略”、“钞”、“评”、“赞”者分别类归,而这些书按《通志》分法应属别类,但更能突出史体的特色。卷五由霸史、杂史、《七略》中古书、东汉以来书考、历代史官目、刘勰论史等六个类且组成,补充了一些一般目录难以反应的图书史、史学史材料。卷六著录与历史有关其他著述。全书总计达八十余目,分目之多在中国古代书目中实属罕见。而传统的地理、谱牒、职官、仪注、刑法等类却未录。这种独特的分类方法不但以前没有,在《史略》之后很长时期内都未再出现。
    第三、开编制大型史著或史注引用书目之先河。
    卷四《通鉴参据书》详列《通鉴》所引226种图书。
    正因为《史略》有上述几方面的创新,与以往的史志相比,它更能发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是较成熟的史籍专科目录。同时,它不仅仅是书目,它还“网罗散佚,稽辑见闻,采著猎奇,或标一二”,具有研究资料汇编的性质。如卷五《七略》中古书考证出刘向提到的上古十五种史书;《东汉以来书考》,概述了汉至隋唐宋历朝书籍的消长存佚。凡此种种,都表明《史略》具有考订史料之性质,为历史文献学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