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郑青原:《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7日。 (27)秦宣:《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 (28)徐湘林:《中国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标设定和策略选择》,《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9)何增科:《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政治转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0)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1)钟生:《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大论战》,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2)于光远著、韩钢诠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33)王占阳著:《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刘晶芳:《继承、创新与局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考析》,《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2期。 (35)李伟:《“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探索》2008年第4期。 (36)鲁振祥:《毛泽东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几个关节点的再思考》,《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 (37)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 (38)武力:《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伟大贡献》,《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9)朱佳木:《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探索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40)孙康:《计划经济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制度根源》,《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 (41)武力:《毛泽东对新中国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探索》,《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 (42)董志凯:《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 (43)王双梅:《试述刘少奇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期间的重要贡献》,《党的文献》2003年第6期。 (44)吕小蓟:《刘少奇1951年提出“人民内部矛盾”概念的前前后后》,《党的文献》2003年第11期。 (45)丁俊萍:《中共八大前后刘少奇发展生产力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6期。 (46)宋毅军、孙彦波:《刘少奇与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和思考》,《军事历史》2008年第6期。 (47)欧阳雪梅:《刘少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 (48)章百家:《忠于时代,超越时代--周恩来与中国外交》,《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4期。 (49)林祥庚:《周恩来与中国外交纠“左”》,《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5期。 (50)范宏伟:《周恩来与缅甸华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51)徐行、张松:《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的对外贸易思想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 (52)刘武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周恩来领导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努力》,《党的文献》2008年第2期。 (53)金冲及:《“文革”时期周恩来的两难处境--〈周恩来的晚年岁月〉序》,《党的文献》2006年第1期。 (54)石仲泉:《周恩来研究若干问题辨析》,《党的文献》2008年第3期。 (55)唐正芒:《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粮食问题》,《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56)陈扬勇:《抗争与策略:对周恩来1967年一封信的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1期。 (57)庹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朱德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和主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 (58)王纪一:《朱德对外贸易思想探析》,《党的文献》2006年第6期。 (59)曾敏:《论朱德“军民结合”的国防建设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 (60)赵子林:《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改革理论》,《求实》2007年第11期。 (61)石广生:《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 (62)倪波:《“大外交”:邓小平外交思想聚焦》,《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63)李毅弘:《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3期。 (64)张皓:《邓小平在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 (65)龙平平、张曙:《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党的文献》2007年第4期;刘仓:《邓小平对恢复高考的特殊贡献》,《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6期。 (66)庞松:《陈云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转型》,《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3期;武力:《陈云与“一五”计划若干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4期;迟爱萍:《陈云领导我国财经工作的卓越智慧》,《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赵士刚:《“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陈云经济思想及其意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赵学军:《陈云与新中国货币制度建设》,《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武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引入市场机制的先声--陈云与1956年农村自由市场的开放》,《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王瑞芳:《陈云与粮食统购统销》,《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贾艳敏:《陈云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业恢复》,《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占善钦:《建国初期陈云协调群众利益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熊亮华:《陈云与对外经济交流事业的开创》,《党的文献》2005年第4期。 (67)王爱云:《新时期陈云与邓小平主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3期。 (68)程中原:《关于华国锋的评价问题》,《晋阳学刊》2009年第5期。 (69)韩钢:《“两个凡是”的由来及其终结》,《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1期。 (70)康德文:《华国锋于改革亦有开凿之功》,《源流》2008年第21期。 (71)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72)李锐:《向胡耀邦学习--〈胡耀邦传〉序言》,《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 (73)王学宏、张国武:《胡耀邦党建思想探析及其现实意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4期。 (74)王斌:《胡耀邦新时期党内民主思想初探》,《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75)王安平、韩亮、朱华:《胡耀邦与川北土地改革》,《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 (76)张雄青:《胡耀邦与中国农村改革》,《湘湖》2008年第12期;吴象:《胡耀邦与万里在农村改革中》,《炎黄春秋》2001年第7期。 (77)郭德宏:《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应进一步肯定》,《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79)石仲泉就《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编修答《百年潮》记者问。 (80)李颖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述论》,《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4期。 (81)盖军:《建党前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82)杨熙曼:《陈独秀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构想》,《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 (83)邢和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3期。 (84)祝彦著:《晚年陈独秀1927-194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5)储天虎:《陈独秀军事战略思想探析--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为例》,《党史文苑》2009年第2期。 (86)阿明布和:《晚年陈独秀与苏联经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7)陈铁健:《走向最后的觉醒--抗日战争时期的陈独秀》,《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88)刘晶芳:《王明与从内战到抗战的策略转变》,《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4期。 (89)金怡顺、刘海燕:《王明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形成》,《安徽史学》2005年第6期。 (90)田子渝:《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再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1期。 (91)李东朗:《关于王明右倾错误的几点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5期。 (92)丁晓平:《尘封66年的“王明中毒事件”调查材料惊现民间》,《党史博览》2009年第12期。 (93)李庆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5期。 (94)张文灿:《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95)参见刘晶芳、陈述:《二○○一年中共党史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3期。 (96)侯且岸:《论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97)杨凤城:《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规范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98)周一平:《再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2期。 (99)齐卫平:《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年第11期。 (100)陈答才:《中共党史学科的功能与现状--兼谈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 (101)龚育之:《党史研究:萎缩还是繁荣?》,《百年潮》2005年第8期。 (102)张静如:《中共历史研究断想十则》,《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 (103)朱志敏:《后现代观念与历史研究》,《新视野》2004年第1期。 (104)沈传亮:《建设性后现代观念与中共历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1期。 (105)李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0期。 (106)《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光明日报》2005年3月15日。 (107)田居俭:《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言论》,《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6期。 (108)王炳权:《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7期。 (109)梁立军:《近现代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 (110)沙建孙:《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党的历史》,《党建研究》2000年第11期。 (111)谢荫明:《在〈中共党史研究二十年的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 (112)郭德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新进展》,《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2期。 (113)卢耸岗主编:《党史研究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114)谢萌明主编:《党史理论纵横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269页。 (115)张世飞:《中共历史学分期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 (116)张世飞:《关于中共历史学理论的三个重要问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1期。 (117)陈光耀:《20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引入新方法的回顾和展望》,《世纪桥》2001年第6期。 (118)陈振文:《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6期。 (119)汤立双:《关于系统理论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断想》,《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 (120)农辉锋、严志兰:《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人类学路径--以“四清”运动研究为例》,《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21)张静如:《慎用回忆材料》,《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4期。 (122)侯松涛:《中共党史研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审视》,《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1期。 (123)张文灿:《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24)韦磊:《美国中国学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1期。 (125)谢荫明:《20年来党史研究引入新方法的回顾和展望》,《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