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左传》却不这么看。作者说,魏献子举荐上述县大夫的依据是:“谓贾辛、司马乌为 有力于王室,故举之。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其四人 者 ,皆受县而后见于魏子,以贤举也。”依《左传》所记,魏献子非但没有欲弱公室之意,相 反却有尊崇、强大王室之心,有举贤为国之义。在诸被举者中,有一人叫魏戊,是魏宗族中 人,为了表明魏献子举魏戊亦出于无私,作者还大段征引了关于此事的对话,为见出作者的 倾向性,这里将其全部引用如下: 魏子谓成鲟:“吾与戊也县,人其以我为党乎?”对曰:“何也?戊之为人也,远不 忘君,近不逼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虽与之县,不亦可乎?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 在,亲疏一也。《诗》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 克君。王此大国,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心能制义曰度 ,德正应和曰,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 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故袭天禄,子孙赖之。主之举 也,近文德矣,所及其远哉。” 把魏戊说成忠于君主、友爱同事、居利思义、贫而守操之美德之人;赞誉魏献子举荐得人 ,其业绩可比之于周文周武。对魏献子之颂美之至,无以复加。最后,又引了一段孔子的话 :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 贾辛也,以为忠:“《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 ,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用具有权威地位的孔子来赞美魏献子并对其未来进行美好的预言,把魏氏的道德与将来的 得国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由此可见,《左传》作者对魏氏取国作了充分的道德解释。大概魏氏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 特殊美德值得歌颂,《左传》作者只好在这里大作文章了。正因为《左传》对魏氏推崇得太 露骨了,所以有人怀疑,作者一定与魏国关系密切。其实,这倒未必,作者只不过是为他全 力建构的那个道德得国的理论作历史论证而已。 【参考文献】 [1]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M].万历15(1587)年刻本。 [2]钱穆。朱子新学案[M].成都:巴蜀出版社,1986.1302. [3]清冯李骅、陆浩评辑。左传[M].上洋江左书林刻本。 [4]司马迁。史记·魏世家[M]. [5]李秋零。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7. [6]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72,306. [7]左传。成公十六年,成公十七年,宣公二年,襄公二十一年[M]. [8]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昭公六年注[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