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征集论文。筹备会期间,我们就决定把成立会同时办成一次学术交流会,也算是第一次年会。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论文的征集工作,并要求作者重视论文的质量。 3.国际交流活动。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术界非常闭塞,除苏联外,我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美国史研究情况很少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对我国美国史研究极为不利。因此,尽管我们知道开展这类工作不无艰险,但我们还是开始了一些活动。首先,我们和美国最大的两个历史学会“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和“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historians)取得了联系。1979年11月12-18日,刘绪贻陪同“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约翰?霍普?富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在武汉市讲学、访问一周,并邀请他在我们的成立大会上作了书面发言。除热情祝贺外,他还提出要帮助我会获取图书资料,邀请我会学者参加该协会活动。此外,该协会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历史系共同编辑《1945-1980年美国以外各国美国史研究指南》( guide to the study of united states history outside the u. s. ,1945-1980 )。(关于此事详细情况,可参阅黄绍湘:“回顾我会初创时期为编写《指南》中国部分与美方打交道的复杂过程”,《美国史研究通讯》2003年第1期,第20-23页。此处不赘。)我们和“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联系,是我通过访问武汉大学的美籍华裔肖亮林教授的沟通取得的。1979年8月1日,我接到“美国历史学家组织”执行秘书理查德?柯肯德尔(richard s. kirkendall)的信,很热情,除寄来5本杂志外,还表示非常愿意和我们联系并进行学术交流。9月1日,我给该组织的负责人威廉?威亷姆斯(william a. williams)教授去信,但因他是该组织的当选主席,8日回信的是现任主席尤金?杰诺韦塞(eugene d. genovese)。他也表示愿意和我们联系,尽可能帮我们获取美国史图书资料,并邀请我国美国史学者参加他们的组织。10月17日,我函复柯肯德尔教授致以谢意。我们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联系,虽然我接见过美国使馆官员,并于1979年11月14日收到该馆一秘约翰?汤普森(john c. thompson)信件,但主要是通过齐文颖进行的。由于她的努力,该使馆文化处很热情,提出在我们召开成立会时,派人参加,并赠送一批图书资料,放映有关美国历史的电影。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未能实现。 4.为全国美国史教研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1)在召开筹备会以前,我校美国史矸究室王锦塘即巳着手编写《马恩列斯毛论美国》一书,筹备会期间,大家觉得这本书当时很有用,要求订购。于是我们研究室钟文范又加入该书的编写工作,以期早日编成。(1980年下半年由我们研究会出资免费印发会员) (2) 1979年6月下旬,我们研究室派李世洞、钟文范去北京图书馆查阅和复印图书资料,发现该馆编有《外文有关美国书目》13000余种,分成6册,其中西文部分4册,俄文和日文部分各1册。于是,我们商清该馆赠阅这些书月,蒙其应允,赠送我们30余套,我们分发给各有关单位参考。(3) 从1975年起,我们研究室即开始编印《美国历史研究资料》,分送各有关研究单位交流,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前,巳出15期。此后,我室和该会共同编印,共出31期。(4) 筹备会期间,为交流各研究单位有关美国史图书资料,曾商请各单位印发其馆藏美国史图书资料。后经智促,有些单位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杭州大字、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等,作出了积极的响应。(5) 筹备会期间,曾决定出版不定期内部刊物《美国史研究通讯》,以交流美国史研究情况,促进美国史研究的发展,其内容可包括论文、译文、国内外研究动态、书刋评介、史学流派评介、研究资料等。第1期由武汉大学负责。这一期内容包括“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纪要”、丁则民和李世洞在筹备会的发言摘要、北京大学邀请的两位美国学者的报告、“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简介。我在1979年8月30日校完全部稿件,9月付印分发。(6) 成立会的具体筹备工作:一是参与世界史学术交流会暨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及美国史研究会成立会的组织、经费筹措等活动;二是拟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章程》(初稿);三是在挂靠单位世界史研究所的指导下,与各有关单位协商,共同拟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会和顾问名单;征求顾问意见的函件,是9月29日发出的。 (四) 1979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湖北省世界史学术交流会暨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和美国史研究会成立会,在武昌洪山宾馆召开。我会出席代表40余人,提出论文34篇,约占大会收到论文总数的一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于11月29日正式成立。我作了筹备经过的报告,靳文翰宣读了“美园历史协会”主席约输?富兰克林的书面贺函。经过大家讨论,确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代表们提出的论文,体现会议的学术气氛,肯定会议同时具有第一届年会的意义;讨论和通过《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章程》;选举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会,聘请顾问;讨论和确定《美国通史》编写计划;讨论下届年会时间和地点等。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这34篇论文具有一定的质量,有些论文的质量还比较高,而且整个说来,涉及美国历史的面也很广。邓蜀生于是提出,可从中选出一部分,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成《美国史论文集》,由三联书店出版。(注:后来此书选了27篇论文,于1980年9月出版,选编工作实际上是邓蜀生一人完成的)关于研究会章程问题,大家认为宜简不宜繁,便于会员阅读和记忆。最后修改通过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章程》(见1980年3月10日印发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编:《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一期,第1-2页),只有4条12款,全文不过531字。关于理事会的选举问题,大家认为应有两条原则。第一,由于本会是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理事会不能带官气,理事最好从较有成绩的美国史学者中产生,不要过于集中在一两个地区。第二,为了便于联系和活动,理事会成员不宜过多。根据事前调查和协商,经过代表们无记名投票,最后选出理事13人(以姓氏笔划为序):丁则民、邓蜀生、刘祚昌、刘绪贻、齐文颖、苏更生、杨生茂、吴世民、张梦白、顾学稼、黄绍湘、颉 普、靳文翰。12月月6日,理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黄绍湘为理事长,杨生茂、刘绪贻、丁则民为副理事长,秘书长由刘绪贻兼任;同时,还聘请宦乡、陈翰笙、陈翰伯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关于编写《美国通史》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拟订出《美国通史编写计划》(全文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一期,第4-6页)。该计划规定,编写一部约150万字的6卷本《美国通史》,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美国史专业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上的业余爱好者。编写原则应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又要反对“左”倾教条主义,还要摆脱苏联和西方史学传统观点的束缚,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要认真掌握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较新颖观点;要全面论述美国历史,不能只写成简单而片面的美国政治史、经济史或外交史;要做到观点明确,文字流畅,全书人名、地名、专门名词统一。编写分工为:第1卷写殖民地时代,由北京大学负责;第2卷写独立战争前夕至内战前夕,由南开大学负责;第3卷写内战至19世纪末,由吉林师范大学负责;第4卷写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由四川大学负责;第5卷写30年代至50年代初,由武汉大学负责;第6卷写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由南京大学负责。计划还提出了初步编写进度,要求1985年完成初稿。当然,这只是个初步计划,后来实际执行时,有过相当大的变动。关于下届年会,时间定为1980年10月,地点暂定茌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或苏州江苏师范学院。 除上述主要任务外,第一次理事会还根据成立会上意见,作出如下决议:关于《世界历史译丛》约稿问题,由南京大学吴世民负责组译一组关于美国独立两百周年纪念论文,丁则民负责组译一组美国史学流派论文,刘绪贻负责组译一组评罗斯福“新政”论文;关于参加1980年4月“全国性的世界史研究动态情报资料会议”的问题,由黄绍湘提交其关于美国独立革命各流派观点的文章,由李世洞整理一篇美国的美国史研究动态材料,由张友伦、王贵正整理一篇苏联美国史研究动态资料;关于会员的问题,规定凡出席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人员,均为本会基本会员。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终于诞生了。虽然由于经费困难,没有专职干部,我们的能力有限,许多应做的事还没有做,但据各方面反映,比较起来,我们这个研究会还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 2003年8月9日于珞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