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不断走向科学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一、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理论建设来看,随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环境的出现,史 学研究无论在范围的拓展还是理论的深化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其突出表现之一即是 人们对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的反思与实践。这种反思与实践总体上是积极的、有 益的,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唯物史观理论内涵的认识。但与此同时,对唯物史观的误 解、歪曲甚至否定,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大致说来,八十年代其主要表现为对唯物 史观指导下形成的史学基本观点提出质疑,如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农民起义 的历史作用、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疑问。当时“史学危机”的 提法,在某种程度上就包含着对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前途的悲观与否定。九十年 代以来,对唯物史观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它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否定与批判。这种否定 与批判一般说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论述唯物史观“过时”,声称唯物史观在理论上存 在着根本缺陷,如不注重“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注重辩证观点的运用等等; 二是通过大量违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史学研究”尤其是近代史研究,企图否定以往 历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为一些错误思想的传播做注解。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具体表现可 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教条化甚至是情绪化地看待唯物史观 。有的学者认为唯物史观的适用范围有限(主要是政治史领域),不能指导新兴史学门类 的研究,如妇女史、社会史、心理史学等,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教条化地看待唯物史观, 要求它是可以代替具体学科研究规律的理论,而忘记了它更应该是历史研究的一般性指 导原则;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所谓唯物史观就是干巴巴的几条说教(如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等),根本不能指导人们认识 全面的、生动的历史面貌,这是把史学研究中曾经出现过的教条化倾向与唯物史观本身 加以混淆,然后以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见解;还有的学者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 学理论建设成就,片面地将其归结为政治运动的产物,进而否定一切理论指导,提倡所 谓“纯学术”研究。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以不同形式出现并被批判过的错误理论观 点和思想倾向,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领域之所以依然有一定的市场,既与“文 革”中教条化地对待唯物史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它的理论地位与影响有关,同 时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某些史家缺乏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着密切关联 。 第二,迎合西方某些史学理论,对唯物史观作所谓的“修正”与否定。随着全球化进 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但是,这一历史进程 带来的贸易磨擦、贫富差距拉大以及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冲突与碰撞,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这些包括史学观念在内的冲突与碰撞中,相当一部分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烙印。它 们与国际上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之相应,在国内历史 研究领域,就出现了否定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认为唯物史观已经“过时”的错误倾向。 有学者主张史学研究指导思想多元化,认为“历史学走着一条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途 径,不再局限于某一框架或模式中”;或以缺乏对“人性”、对辩证观念的重视,主张 “修正”甚至否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而否定其作为指导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的地 位。 第三,打着学术创新的旗号,对唯物史观做剪裁与歪曲以至否定。当代社会发展和科 学技术革命提出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迫切需要当代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以 解释与回答。这在客观上对前人研究的一些具体结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唯物史观的 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开拓思路,放宽眼界,积极推进科学的创新 工作。但是,近年来一些不容乐观的倾向如学风浮躁甚至学术腐败,却在某种程度上限 制了这种创新工作的进展。这些倾向一方面体现为抄袭、剽窃、炒冷饭、粗制滥造等情 况屡屡出现;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某些学者打着创新的旗号,对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 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商榷”,甚至公然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以领学界之“先”。如 近代史研究领域中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殖民侵略有移植近代化之功、北洋军阀有造就革命 先驱之功等论调,其产生根源除了迎合西方思潮之外,标新立异以突出自己的想法也并 非少数;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所谓“新”的理论体系(如文化史观)加以认识与评价 的做法,则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动摇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地位,给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正常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另外,由于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尚未完全 成熟,国内史学界对纷至沓来的西方史学思潮如计量史学、心理史学等缺乏积极的、能 够产生广泛影响的科学分析;有些学者则通过译著、撰文等方式,对其加以盲目的赞扬 与肯定,致使一些人认为它们是可以代替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受这样的思想影响 ,不用唯物史观指导甚至否定唯物史观的著作,纷纷以创新学术、填补空白的面貌出现 。 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宣扬与唯物史观相左的历史观念。历史知 识的普及是史学研究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某种历史思想与历史观 念深入人心。从这个角度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能否正确地解释与运 用唯物史观,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刻的层次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唯物史观的认识。由于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某些文艺作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或不讲思想理论导 向,甚至歪曲史实,以各种形式宣扬封建主义、英雄史观、功利主义甚至殖民主义的思 想观念。这种对唯物史观潜移默化的侵蚀与否定,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里削弱了唯物史 观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当中的指导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