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任何学术发展都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正如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马 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密不可分一样, 近年来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上述问题,也只有从社会背景与学术发展本身的 相互关系、时代特点出发去分析,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唯物史观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它对于中国史学的理论指导可以概括为如下 几点:人类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发展过程;以整体的、联系的历史观念进行研究;以辩 证的观点看待历史发展与史学研究工作;人民群众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具 有巨大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后者对前者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等等。唯物史观的这些基本内容,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史学实践证明,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成果多属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系统,实 证史学、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等史学思想虽有其科学性,但在从根本上解释客观世界方 面,它们都不能超出唯物史观。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受挫,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 响是极大的。这种影响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思想观念上,国际及国内思想界都有人极力 鼓吹淡化政治,提倡不分阶级的“人性”观念,强调个人主义的极端张扬,企图用西方 资本主义抽象的民主、自由等观念来代替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这种思想观念的 碰撞与交锋中,阶级斗争贯穿于整个阶级社会,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等唯物 史观的重要理论观点,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 从学术研究的规律来看,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 对它的理解,从来都是在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与丰富的。如最早运 用唯物史观讨论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马克思主义史家,他 们早年的研究成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山之作,但同时也带有不同程度的初创性 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对自己的思想与著作均有新的思考。郭沫若先生的名作《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经过了多次修订,他在1953年再版前言中坦陈,古代社会的研究不 断取得进展,促使自己的学术观点不断发生改变:“二十多年来我自己的看法已经改变 了好几次,差不多常常是今日之我在和昨日之我作斗争。”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 编》亦几经修改,其理论基础便是作者对唯物史观逐步深入的思考。此后的各个历史时 期,都有史家就唯物史观的理解与具体运用,相继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进行过热烈的讨 论。这些看法与讨论丰富了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视野 ,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由于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 ,我们至今都很难说对唯物史观的认识达到了完全准确的地步,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正确 的理论观点,也需要结合新的社会现实,做出新的解释与阐发,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在唯 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对于现实社会中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复杂变 化而产生的新问题,唯物史观能否做出符合事实的解释,是其在新世纪能否立足的前提 条件。这一方面说明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人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是长期的;一方 面也说明要更好地运用唯物史观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两者的结合还需要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在史学研究中对唯物史观做游刃有余的运用,以及在唯物史 观指导下对某些史学领域与具体史学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与那些打着创新的旗 帜,或明或暗地反对唯物观的所谓学术研究,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经世致用,这一 特点在史学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使得中国传统史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史的特征 。但应当注意的是,学术为政治服务与为现实服务具有性质上的不同。剪裁、歪曲史实 以适应政治的需要,事实上不能称为真正的史学研究;而为了史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适 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提倡与推动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则能在根本上促进学术与现实的 互动,更好地体现史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今天我们看待唯物史观与学术发展 的问题,同样要有这种辩证的态度。作为对客观历史做彻底解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唯 物史观在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政治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种地位是与其在哲学史与史学理 论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相对应的,而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研究 中存在的某些教条主义、学术研究政治化等现象,则有其形成的主(人们理解唯物史观 的理论水平有一个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客(“左”的错误的影响)观两方面原因,对 此应做客观的分析。只有把史学研究的教条化与史学学科的政治附庸化、唯物史观的基 本原理本身与理解运用唯物史观做明确的区分,才能真正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推 动史学的健康发展。因此,不能用“教条化、公式化盛行”来概括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 史学,更不能说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确立了主导地位,就必然造成史学 研究中的教条化错误。至于“文革”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四人帮”搞乱,史学被 “四人帮”所利用,由此造成的种种严重损失,更不能归咎于唯物史观本身。在这方面 ,史学的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世界发展和科技革命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对这些变化 的认识与分析,需要一个鉴别、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我们认识当今史学界在运用唯物史观时存在问题的基本前提。但是,在经济全球 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又要注意区分积极的学术争论与歪曲、否定唯物史观的界限。史 学思潮多样,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可以是多元的,我们要坚持历史观的一元化与史学发 展的具体面貌多样化的辩证联系,坚持史学研究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唯物史观在历史 与现实中的科学地位。对于当前世界流行的种种史学思潮,我们应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对其进行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巩固与发展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