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茅海建 刘统 参加讨论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50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数以百计的著作,其中不乏精彩之笔;但没有理由认为,目前的研究状态已经到达了令人满意的水平。
    (一)中国近代军事史最初一批研究成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与军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这支经历22年战争且保存丰富档案资料的军队,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开始总结历史经验。1949年10月,原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叙述东北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其中详细介绍了第四野战军所属12个军、东北军区所属10个军区的组织沿革、人事变更和装备情况;并依据当时的战斗总结和作战记录,编述历次重大战役。这部近百万字的资料不仅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且为后来此类著述的编写,创立了范式。1952年至1956年解放军各军区以军为单位,由军司令部组织人员编写本不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56年以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部队,又以军为单位编写了《抗美援朝战史》。这批著述的主要特点是编写一人员多为战争过程的亲历者,熟悉情况,对本部队的作战经过、政治思想工作和军队建设均有详细、准确的叙述,且对本部队的失败教训,也能如实记载。各军的《抗美援朝战史》,因编写时间仓促,内容及篇幅均不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丰富。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和军事科学院于5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和北京相继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研究有了专业的机构。军事学院为了教学的需要,编写了解放军历史上重要战役的《战例选编》。在叙述基本作战过程时,更注重决策、战术上的理论分析。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后更名为军事历史研究部)和图书资料处(后更名为军事图书馆)整理档案资料,编辑了多卷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资料选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资料选编》。这两套大型资料书的编选、校勘、排列均见功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为了编写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历史,有关军区成立了战史编辑室,这一类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稳定的专业机构,但存在时间较长,除了文献材料的搜集外,还采访高级将领,进行专题研究,并于1962年前后完成了四人野战军的《战史》初稿和《战史资料选编》。以上的研究上作,都是军队内部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相应的研究成果,除上送有关高级指挥员及有关高级教学研究机构参考外,皆存档。自50年代后期起,解放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在政治上受到错误对待,他们的历史功绩逐渐成为研究的禁区。60年代的“左”倾思想,更使军事史上的杰出人物毛泽东被置于不恰当的位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研究人员遇到了困难。
    晚清军事史的研究,其最初的成就为史料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同建立后,近代史逐渐成为显学。中国史学会组织了全国学术界的力最,编辑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在五六十年代,该丛刊出版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法战争》、《甲午战争》(该丛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北洋军阀》于70年代、90年代出版)。这些大型资料书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军事史的内容。然而,非军事系统的研究人员,较少军事学的专门知识,也少军事史的兴趣。尽管晚清历史中军事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在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晚清历史的著述中,军事史经常性地成为政治史、对外关系史乃至经济史的陪衬。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中华民国史是最为薄弱的一环,而中华民国军事史的研究近于一片空白。然于60年代初起,全国政协及各地政协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委员会,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纷纷撰写军事回忆录,这些资料于60年代起陆续在各级《文史资料选辑》中发表,其中相当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弥补档案文献之不足。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以为,在50―60年代虽少见中国近代军事史的上佳研究著作,但在史料整理上有着不俗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结实的地基。
    (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截断了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学科也不例外。自“文化大革命”后期起,工作有所恢复。197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料书《清末新军编练沿革》即是其中的一项。该书大多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编选得体实用。而197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保卫海疆斗争史》,则明显留有那个时代的色彩,政治性冲淡了学术性;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叙述1840年至1974年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专题性著作,在研究海军海防问题上尚有一定参考价值。
    未过多久,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如同其它学科一样,发展渐渐增快。
    最先突起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史及相关的海军史研究。1981年,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孙克复、关捷的《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张侠、杨志本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出版;1983年,戚其章的论文集《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孙克复、关捷的《甲午中日陆战史》和《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此题目下同时还有许多研究者发表了一大批论文。这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出现的第一个热点,初步建立了关于甲午战争与清末海军的知识体系,且对后来研究的深入有很大的推力。与此同时兴起的另一个热点是太平天国军事史的研究。1982年,郦纯的《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下编出版(中华书局),张一文、舒翼、沈渭滨等数十名研究者在此前后对太平天国的战役战斗及战略决策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其他的领域虽没有如此的热度,但牟安世的《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江南造船厂厂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书也有不少相应的军事史内容。
    张玉田、陈崇桥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是在此题目下第一部尝试性的著作,内容涉及到1840年至1919年军事史的各个方面。这部书的弱点正如许多批评者所言,军事特点不够充分,这恰恰反映出那时中国近代军事史的各个领域研究尚不充分,作为综合性的著作也一时无法达到人们所企盼的水准。而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部第三室编写的《中国近代战争史》上、中、下3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1985年版),正以其较浓的军事特色引人瞩目。该书叙述了1840年至1919年历次内外战争,并对战略战术的得失作了初步的分析,且附有34幅彩色作战示意图,是一部成熟之作。
    这一时期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应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这部3卷本的人书是在60年代初编辑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于文革结束后正式编写而成的。该书反复征求意见,多次修改,以极高的成本确保其准确性和严肃性。书后附有作战地图和各类统计表。读者对这部权威性著作的好评,时时可闻,但该书作者对于解放军战史中的经验教训,似过于惜墨。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性的军事史刊物也于此时出现。1985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办知识性双月刊《军事史林》;1986年,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创办学术性季刊《军事历史研究》;同年,原为《军事学术》增刊的《军事历史》,也改为学术性与知识性结合的双月刊,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主办,独立发行。中国近代军事史是以上各刊关注的主要内容、1987年,《抗日战争研究》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创办,这一学术性的季刊,也以相当大的篇幅论及军事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