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史通》“抑马扬班”再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论坛》 贾忠文 参加讨论

(三)
    许文认为刘“抑马扬班”主要表现之三,是关于《史》《汉》两家的评论。
    笔者以为,刘知几固然对《史记》批评和对《汉书》赞扬不少,但对《史记》的赞誉和对《汉书》的责难也很多。刘认为:“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史通·模拟》),“若马卿之子虚、上林,扬雄之甘泉、羽猎,班固两都,马融广成,喻过其体,词没其义。繁华而失实,流宕而忘返。无裨劝奖,有长奸诈。而前后史汉,皆书诸列传,不亦谬乎?”(《史通·载文》)“逮《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又劣固而优迁。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史通·鉴识》),这里并没看出“抑扬”问题。可见刘对马班问题并没抬谁压谁,他是主长兼采众长的。他认为“当汉代史书,以迁、固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于史为烦,颇便周览”(《史通·六家》),也没有“抑扬”,而是对班马同誉同毁。
    他在《史通》中称赞《史记》的地方很多,《大家》云:“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此众多传史“皆《史记》之流也”,自然《汉书》也不会例外;《二体》云:“盖荀悦、张璠、丘明之党也,班固、华峤,子长之流也”;《采撰》云《史记》“博采”;《直书》赞扬“马迁之述汉非”的直笔手法;《辨识》把司马迁与左丘明并列,对其创制纪传极为推崇,视为“不朽”;《杂说下》把《左传》和《史记》并列为“不朽”;《杂说》下把《左传和《史记》并列为“君子之史”,又将司马迁与扬雄并论,说“载笔立言,名流今古。如马迁《史记》,能成一家;扬雄《太玄》,可传千载”。
    对《汉书》批评的话也不少,如《二体》说《史》为祖《汉》为流外,在《六家》中认为《汉书》寻其创造,皆准子长;但不为“世家”,改“书”曰“志”而已,并没说《汉书》有何创造性,他推崇汉书是因为“包举一代”,“易为成功”罢了,并非“抑扬”而生之果。《表历》中刘认为:“既而班、东二史,各相祖述,述而不悟,无异逐狂。必曲为铨择,强加引进,……公卿既为臣子,王候才比郡县。何用其年数以别于天子者哉!”《序传》:“班固《汉书》,此叙西京二百年事耳。其自叙也,则远征令尹,起楚文王之世;近录宾戏,当汉明帝之朝。”《五行志错误》认为:“班氏著志,抵牾者多。在于五行,芜累尤甚。”因设专篇“条其错谬”。《暗惑》又云:“难曰:案《汉书》云:项王叱咤,折伏于人。然则呼声之极大者,不过使人披靡而已。”
    可见,在关于《史》《汉》评价方面,是同誉共毁的,无论主观客观都无“抑马扬班”倾向。他并无贬低《史记》之意,所以赞誉之词散见诸篇;他承认《史》是祖,《汉》是流,把《汉》看成《史》之续篇,只因通史不易成书,而断代史“包举一代”“易于成书,而且把每个断代史做为通史的一个环节”,所以才提倡多修断代史,并无轻视通史之意,并无“抑马扬班”之意。既无“抑马扬班”之意,在赞扬《汉书》同时,也指责不少,如批评《汉书》的自叙,实际“何足为病”(《史通评议·序传》)呢?!关于项羽叱咤,实为形容语,“此为诘词”(《史通通释·暗惑》),我们是否因为这两个评论不确切,也可以此为据来证明刘知几“抑班扬马”呢?当然不能!因此,在关于《史》《汉》两家的评论中,刘知几并没有“抑马扬班”。
    (四)
    许文认为,刘“抑马扬班”从社会背景看,是因断代成风和统治阶级欢迎:从刘主观条件分析,是因读书、做官使他具正统思想,与非正统思想共存刘身上;刘个性自负和介直;上两者联系,使刘缺乏那个时代所提供的应具备的史识。刘“胆”有余,而“识”不足。
    其实,除上述外,断代史确有所长,又易于成书,加之没必要复重累赘地朝朝皆修通史,代代皆靡废人力财力。他读书作官具有正统思想,这是封建社会官吏和知识分子所具有的通病,个性自负和介直是一般人才所特有的现象,许文只是泛泛而谈一般原因,并没揭示出“抑马扬班”的特殊原因,而刘没“抑马扬班”已见前述,所以,不存在他缺乏那个时代所提供应具备的史识问题。试问,当时就史识而言,谁比刘知几更强呢?
    至于对志书而论,许文认为刘前不如《隋书》作者,后不如《通典》作者。笔者以为也不够妥当。刘认为《史记》的《天官》不好,但接着又说班固因循,并没“抑马扬班”之意。这里和关于纪传史源流一样,为什么先承认《史》为祖,《汉》为流,不能说明没“抑马扬班”,而先说《史》之误,又承认《汉》因循岂能得出“抑马扬班”的结论呢?《天官》之类虽保存了不少科学结晶,同时迷信、错误相当多的混杂其间,晋隋《天文志》亦然。刘认为宜除《天文》、《艺文》固然不妥,但除去《五行》则是正确的。主张中《方言》、《人形》志为假设,实际主张设立的《都邑》、《氏族》、《方物》三志是很有见地的。又在《载言》中认为:“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言之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入书部”,也有一定的见解。
    杜佑虽把《食货志》列为篇首,但此前《史记》已有《货殖列传》,《汉书》有《食货志》,所以杜只是排列一个顺序而已,而且乐、礼在兵、刑前,兵又附于刑后,一样缺乏“史识”,此状与刘类似。杜错误地认为,唐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权旁落、吏治腐败的解决办法是“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因此《通典》所载“五礼”即达一百余卷,繁冗无比,详略欠当。另对火鸟、火兽一一备载,重要兵制反不见书。
    可见,关于《隋书·经籍志》说刘“史识”不高是对的;但关于书志见解问题上,认为刘不如杜,却不够妥当。刘与杜对此问题各有长短,就《食货》志问题刘不如杜,关于《都邑》、《氏族》等杜不如刘,又岂能说关于书志问题刘是“高发空论”杜是“实是求是”呢?!
    总上,关于纪传史源流的评论,刘知几明确地主张《史》祖《汉》流,并未“抑马扬班”;关于纪传史诸体评论,刘只是无创新而已,并无“抑马”之误,关于《史》《汉》两家之评论,刘固然批《史》扬《汉》不少,但对《史记》赞誉和对《汉史》责难也很多,因此也谈不上“抑马扬班”;对志书而言,《经籍志》方面,刘不如《隋书》作者,《食货志》方面,不如杜佑;但关于书志的见识,刘在《都邑》等方面是杜等不能相比的,刘杜各有短长,岂可拘泥一事,而得出刘“空发高论”杜“实事求是”的结论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