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鲁滨逊史学跨学科思想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 赵建群 参加讨论

    引子
        20世纪以来,历史学的发展呈现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日益广泛地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具体言之,就是史学研究者有意识地跨越历史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传统界域,以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为特定领域,引进和借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加以深入的探讨(注:参见拙文:《当代史学与跨学科研究》,《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
        上述当代史学的发展特征,反映在研究实践中,不仅表现为研究方式的变革,也体现于史学观念的更新。换言之,当代史学在推展跨学科研究的进程中,既不断变革传统的研究方式,同时又逐步更新固有的史学观念,亦即发生于当代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涵括研究方式变革与史学观念更新二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如果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分析,那么可以这样说,史学观念更新之于研究方式变革,往往具有先导的意义。因此,述及当代史学跨学科研究的状况,毫无疑问二者不可偏废。而若论更新固有的史学观念、从而影响着当代史学跨学科研究的进程,最值得提及的无疑当推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及其代表作《新史学》。勿庸讳言,作为美国新史学派创始人,鲁滨逊并没有提出过“关于历史理论的体系”(注:巴恩斯:《论新史学》,见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本,第184-185页。);至于他的《新史学》,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今天看来也不可避免存在着幼稚、片面甚至错误之处。尽管如此,诚如他的学生巴恩斯对自己的老师所作的评说:鲁滨逊的“具有革命性的著作”、同时也是“新史学派的宣言”的《新史学》,“最具创造性和最革新的一段,是‘历史的同盟者’那一章”(注:巴恩斯:《论新史学》,见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 年译本,第182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鲁滨逊的观念创新仅局限于“历史的同盟者”这一章,言下之意是说他一反固有的史学观念,阐明了历史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由此点明了鲁滨逊的学术功绩所在。此外,无论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还是伊格尔斯的《欧洲史学新方向》,在述及当代史学跨学科研究状况时,都给予鲁滨逊以一定的地位,评价他“即使在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还处于极盛的时期,……始终在向社会科学寻找新的认识能力”(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译本,第73页。)。由此可见,探索当代史学跨学科研究的推演进程,鲁滨逊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
        最集中反映鲁滨逊史学观念的,是他的代表作《新史学》。虽然在鲁滨逊生活的年代里,“跨学科”一词尚未普及,他还未能借助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但是,如果站在今天的理论高度,重新审读他的《新史学》,那么,就不难发现,20世纪初鲁滨逊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相关主张中,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跨学科思想。
       
        在鲁滨逊所提出的一系列史学主张中,最具有创新性、同时也最直接表达了跨学科思想的,应该说是他的学科观念。
        众所周知,人类科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特点。古代,科学未经分化,一切科学知识均蕴涵在哲学以至神学之中,表现为一种混沌的整体。从15世纪起,随着人类要求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认识形式也逐步发生变化,转而采取分门别类的方式,科学由此进入分化发展的阶段。于是,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相继从哲学或神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为一门门独立的学科。而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则是相继诞生的各门学科“独立”观念的生成,从而在不同学科之间立起一道道森严的壁垒。
        毫无疑问,人类对于自身历史的研究也是随着科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而逐渐从哲学以至神学中分化出来,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由于历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历史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没有也不可能立起森严的壁垒(注:参见拙文:《当代史学与跨学科研究》,《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尽管如此, 伴随着历史知识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专业化,不可避免会相应形成以历史学自我为中心的学科观念。而在分化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发展阶段,这种观念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以致演变为阻隔历史学与其它学科往来交融的学科壁垒。更有甚者,随着其它各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转而需要对其所研究对象作历时态的溯远源性研究,于是这些学科的学者纷纷把触角伸进历史研究领域。面对这种状况,“许多历史学家想竭力保护历史的领域,深怕为其它学科所侵占”(注: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本,第51页。)。而抵御其它学科“侵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捍卫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科地位。这样一来,势必增强了历史学科的“独立”观念,强化了固有的学科壁垒。
        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是,鲁滨逊对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合符逻辑的阐释。他很明确地指出:“人类各种学问的范围本来是临时的、无定的、常常变化的。各种学问的界线是互相交错的”(注: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本,第53页。)。这也就是说,虽然不同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往往互相交叉,研究范围也不断在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应该说这是鲁滨逊学科观念的基础。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进而认定:“一切的科学都是永远互相依赖的。每一门科学的生命都是从其它科学中吸取来的;而且它所取得的进步绝大可能性也都是有意地或无意地靠着其他科学的帮助”(注: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本,第53页。)。既然不同学科互相依赖、相互促进,那就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不应该人为地立起所谓森严的壁垒。鲁滨逊由此告诫说,“科学工作者是不能要求独占一个即使是很小的科学范围的”(注: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译本,第53页。)。亦即不能作茧自缚,把研究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自我封闭的领域内。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违背科学的逻辑,同时也阻碍科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