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与《史记》写作(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镇江师专学报:社科版 张强 参加讨论

六经是先王政典,其内容是中国历代以来治国治民经验的总结。由于这样的原因,司马迁赋予《史记》的思想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司马迁的意识中,《史记》更重要的任务是承担着总结历史兴亡之理的责任,这样,“六经”在《史记》中的意义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司马迁提供了史料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另一方面它又给司马迁提供了研究天下兴亡大势的思想武库。可以说,司马迁对夏桀、商纣失国原因的探讨,对成汤、周武得天下事迹的关注,都表现出他对历史兴亡的终极关怀以及他对现实政治的深邃思考。
    这种终极关怀是与“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思想相一致的。“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目的是为了现实,因之,司马迁在关注历史的同时,又把他的重点投向了风云谲起的秦汉之际。《史记》有一百三十篇,其中直接与秦末汉初事迹相关的有三十篇左右,秦末汉初历史人物的事迹不但在《史记》中所占的篇幅最多,而且也是司马迁刻意描绘的内容之一。仅以十二本纪为例,与秦末历史人物相关的篇幅就有《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等四篇,这四篇本纪不但交待着秦失天下的原因和天下归汉的大势,而且还成功地承担着司马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思想。
    总结历史是为了现实,是为了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读《史记》则不难发现,秦汉历史人物一直是司马迁关心的重点对象。文以载道,文章是思想的载体形式,那么,司马迁是如何记载和评价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呢?它又是如何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思想的呢?我以为有五个方面值得注意。
    其一,司马迁热切地关注着秦得天下以后的风云变幻,在《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除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及治理天下的事迹外,他还把重点放在了揭示秦推行暴政的方面,以此引出经验教训,来探讨秦失天下的原因。这一内容不仅仅表现在《秦始皇本纪》的写作中,还反映在《李斯列传》等相关的篇幅中。在《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为了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借此来充分地揭示秦推行暴政所带来的恶果。贾谊在总结秦亡天下的原因时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统一天下以后,没能及时地用仁义治理天下,是其丧失天下的重要原因;二是“危民易与为非”,变本加厉地推行暴政其结果是把全国人民推入火坑;三是“雍蔽之伤国也”,秦二世上台以后,继续推行暴政,其结果是使本来已岌岌可危的政权更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贾谊《过秦论》)。
    在《史记》中,“太史公曰”虽然也时常引用别人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但长篇大段地引用却只有《过秦论》一例。这里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贾谊的观点引起了司马迁的共鸣,贾谊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汉初一些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贾谊写《过秦论》之前,先后有陆贾通过他的《新语》、贾山通过他的《至言》来探讨秦失天下的原因[2],他们的观点对贾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贾谊写作《过秦论》虽然在传达着他像别人一样关心这一问题的意象,更重要的是,他又对秦亡天下的原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乃至他的《过秦论》带有集陆贾、贾山观点之大成的意味。关注历史是为了现实,这一点在贾谊那里是十分明确的。由于贾谊观点的深刻性,使司马迁在关心秦亡天下的原因时,对此予以了必要的关注。第二,总结秦亡天下的原因是为了探究长治久安的问题,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司马迁是史学家,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的变迁和帝王相承的大势。本着这一原则,司马迁试图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站在这一原则立场上,司马迁特别地注意观察秦汉间的变化大势,特别地注意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其二,司马迁纵横笔墨描绘着这一时期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风貌。面对暴秦残酷的统治,陈涉与吴广商量道:“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寥寥数语,不但深入细致地交待出陈涉扯旗造反的原因,而且透过他的言语还揭示着“天下苦秦久矣”的思想情绪。从陈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到刘邦建汉再度统一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天下大乱,各类人物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些出身不同的人汇聚到反秦起义的潮流中,其人物的精神风貌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黥布年少的时候有人给他相面,说他“当刑而王”(《史记·黥布列传》)。等到他壮年的时候,果然受了黥刑,因此,他不但没有意志消沉,反而以为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汇入秦末大起义的各类人物中,既有像陈涉这样出身寒微的贫苦农民,也有像刘邦这样的市井游民、黥布那样的罪犯,还有像项羽那样的旧贵族。总之,群雄乘乱而起,虽然起义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反抗暴秦,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此,司马迁满怀激情地描绘着“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历史。为了肯定他们反抗暴秦的历史功绩,司马迁满怀着激情给这些人写下了传记,极有意义的是,司马迁敢于“成一家之言”,不但把项羽的事迹写入了“本纪”,把陈涉写入“世家”,而且还根据他对历史的理解,为那些入汉以后遭到翦除的异姓王作传,甚至掬出了一捧同情的泪水。这一切,都表现出司马迁敢于进行历史评判和价值评判的勇气和精神,以及他对历史独到的理解和认识。纵横笔墨地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独到的看法,如果没有独立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是难以做得到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独立的文化品格,那么,《史记》就不会具有深长的历史哲学的意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