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黄兴提出振兴实业以建国的时候,首先遇到的是如何解决建设资金的难题。民国初建,经济落后,百业凋敝,财力大蹶,而发展路矿和农工商业无不需要大量资金。如何解决?黄兴主张在国内外多渠道去筹集资金,来促进实业的发展。 在利用国外资金方面,黄兴主要考虑的是吸收海外华侨资本。他说:“现在华侨富人最多,欲投资以经营实业者,不知凡几。以前风气闭塞,偶有开发,即生阻力。现在共和告成,人知振作,此一极好机会”,应当大力劝募。他在所拟的《开矿计划》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建议“由政府派名誉素著之人赴南洋各埠募集华侨资本”;并特别阐明在吸收华侨资本时,政府应“许以特别权利”,给予某些优惠政策,以资鼓励。黄兴参与创办的中华汽船有限公司,就有华侨曾连庆等人踊跃人股,投资数达百万元之多。 黄兴尤其注意利用国内资本,主张依靠本国各个方面财力,通过多种渠道筹款集资。他提出的办法有二:一是运用银行的职能筹资。他主张由国民组织各种实业银行,通过银行吸收各种闲散资金,投资实业和“赶办中央银行,利用推行币制机会,吸收现资,扩充保证准备范围,财政借可整理,实业立可振兴”。二是提倡合资经营。他认为外人挟其雄厚的资本夺我权利,我们资本分散,无力与外商抗衡,因此,必须联合起来,“组织公司”来经营实业,以图抵制。 科学技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要发展实业就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黄兴对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开放和积极的。他说:“西国实业,日异月新,即以东亚为市场,即不能禁民之不购货。惟有事事仿造,翻新出奇,非惟可塞漏卮,实可畅销国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兴在学习西方上绝非“全盘西化论”者,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机械照搬。他认为如果不顾中国的国情,不加区别地“必一一求其形似焉,则误矣”。这一见解,非常精到和可贵,至今对人们仍不失启发和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