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炎武、黄宗羲提倡下,清初经世致用之风大起,其后汉学大盛,全国景从,至乾嘉时期,考据大家如林。独河南学者,恪守前轨(即程朱理学),不为时风众好所转移。这一时期及其后,河南考据学家寥寥,影响甚微,而有相当影响的学者如夏用九、马平泉、李棠阶、王少白诸先生,皆闇然自修,孤行其志,沿着程朱理学的路子走。李棠阶(1798-1865),道光二年进士,先后任军机大臣、工部尚书,1864年任礼部尚书。称病归里后主讲河朔书院,理学大家。其为学无所偏主,不龈龈为程朱陆王之辨。王少白(1810-1891),名辂字少白,河南武陟人。其父六吉先生系中州理学大家李棠阶之讲学之友,少白曾从棠阶研习理学。少白弟子门人甚多,其中毛昶熙(1817-1882)官至尚书。少白“泊然乡里,笃守儒素,讲学以程朱为归,亦不批驳汉儒、瑕疵陆王”。教导学生“躬行实践,莫尚空谈”。被称作“经师人师,俱臻绝顶”〔8〕。 184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社会转型呼唤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推动着社会转型。鸦片战争前夕,就在已经没落的宋学(即程朱理学)与汉学(即考据学)互争正统的时候,今文经学崛起,其后西学东渐加剧。而河南学术界对此反应迟钝,笼罩在中州大地上的,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程朱理学。对此,我们这里不多作评析,只是想说明,直到清末,河南思想界的理学传统仍未动摇。1866年出生的、后来对中州学界发生重大影响的李敏修,“早岁从武陟王少白先生游,笃守洛闽矩镬。既而出入诸经,博观约取,特心折于船山之学,故其教人,由船山以上溯洛闽,而归宗于洙泗”〔9〕。李敏修继承乡正遗绪, 成为河南历史上最后一位很有影响的理学家。 三 对嵇文甫先生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当属李敏修。李敏修(1866 -1943),又名时灿,号闇斋,与文甫先生同为汲县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青少年时代,李敏修受王少白等人影响,对理学情有独钟。光绪十五年(1889)他24岁时还对好友王锡彤云:“名教自有乐地,周(敦颐)、程(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书,为孔孟真传,吾辈不可不勉,以之自修,以之淑世,达而在朝,穷而在野,皆有安身立命之地。”〔10〕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敏修在汲县县城创办经正书舍,收藏图书最多时达三十余万卷。经正书舍不仅供乡里青少年借阅图书,还由李敏修、王锡彤等人为青少年批阅读书笔记,从今人眼光看来实有业余学校性质。 嵇文甫先生学童时期,常到经正书舍看书,对李敏修非常敬仰。李敏修,中州“一代耆儒,早岁讲学,笃守程朱。至晚年则行事类夏峰,持论宗船山”。文甫先生十二三岁时曾见敏修一篇《告汲县父老文》,“读斯文至成诵,感受实深且切也。”嵇先生回忆说:“余生也晚,未及侍先生盛年之讲席。自先生罢归故里,始得相从问业。”后来嵇先生到故都开封任教职,寄居李敏修寓庐,“益得朝夕侍坐。每饭毕,杂论古今,尽情倾吐,往往连五六时,不知叶之落夜之深也”。当时嵇先生给敏修师的寿诗谓:“小子生同里,叨置弟子列。奖引逾寻常,闻见倍亲切。”敏修赠文甫题扇诗中有云:“晚年起予得吾子,探索新旧觅新知”,视文甫如子,属望至殷〔11〕,足见两人关系密切之程度。 19、20世纪之交,河南的一批文化名人往来唱和,切磋学问,自然形成一个覆盖中州的网络。这些人中有:汲县李敏修、王锡彤,辉县史筱舟,新乡王靖(一作静)波,新蔡刘纯仁,汜水(今属荥阳)魏联奎,南阳张嘉谋等。这些人为学多以宋学为归,以传衍理学遗绪为己任,讲求修身养性。其中魏联奎,学宗宋儒,认为义利之辨是人禽之别;王锡彤耻于言商,以至于清末赴禹州三峰煤矿公司任经理,当局要以三峰书院山长的名义邀请他,唯恐他不肯去,其实当时只有煤矿,并无书院。当然,社会改革的大潮毕竟吹动了固守传统的中州,这个知识圈中的人们,也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李敏修与时俱进,鼓吹新学新政,致力于新式教育,成为河南举足轻重贡献颇多的教育家。 嵇先生对李敏修师十分尊重,评价甚高。1946年李先生逝世三周年时,特为《河南民报》撰写社论《纪念李敏修先生》。其中写道:“我们应该知道,学术的确是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所系,……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一到了所谓‘学绝道丧’,所谓‘上无礼,下无学’,一到了大家都‘不悦学’,不尊重学术,不尊重学者,那就是必亡的征兆。”“李老先生讲学数十年,……现在河南教育界四十岁以上的人士,大概都直接间接受过他的影响。”“自然,他是个理学家,他所讲的那一套不一定尽合现代人的口味。然他始终以学术为他的安身立命所在,热心的追求着,仔细的探索着。不以学成德尊而鄙夷新进,不以衰病颠沛而姑息偷安。”“李老先生逝世了!无论怎样伟大的学者,谁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地域的限制李老先生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只要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总都是超然独立于势力纷华之外,而别有一种崇高伟大的境界,以自乐其天怀。视世之蝇营狗苟者如无物,他那种忠心于学术,献身于学术的精神,总是永远光明的。”〔12〕我们之所以引用上述这些话,不仅是想说明李敏修先生的品德高尚,同时感到,这也正是嵇文甫先生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由于嵇文甫先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传统氛围之中,决定了他熟谙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并有极深的情感;加之直接受李敏修的影响,又钟情于船山之学。嵇先生一生研究领域甚宽,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左派王学及船山学派研究方面尤勤且精,不能不说和他的旧学师承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嵇先生的研究水平远远超出了他的前辈们,这不仅是因为他处的时代不同了,更主要的是,嵇先生既有深厚的旧学功底,又通西学,还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 注释: 〔1〕〔2〕嵇道之:《嵇文甫传略》,见《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2页。 〔3〕参见拙作:《一代儒宗名隐孙奇逢》,载《隐士传》,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颜习斋与孙夏峰学派》,《嵇文甫文集》中册,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41页。 〔5〕《嵇文甫文集》中册,第438页。马平泉,名时芳,号平泉,河南禹州人,乾隆年间曾任封丘、巩县教谕,著述颇多。 〔6〕《清代学风之地理分布》,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一,第58页。 〔7〕《读〈毋自欺斋文字纪年〉》,《嵇文甫文集》中册, 第392-393页。 〔8〕王锡彤:《抑斋自述》之一《浮生梦影》,第48-58页。 按:王锡彤(1866-1938),汲县人,与李敏修关系甚密,曾问学王少白,著述多种。 〔9〕《读〈毋自欺斋文字纪年〉》。 文中“上溯洛闽”指上溯二程和朱熹,“归宗于洙泗”,系指归宗于孔子。洙、泗原是鲁国水名,孔子是鲁国人,于是有是说。 〔10〕《浮生梦影》,第46页。 〔11〕上引文均见《闇斋师伤辞》,《嵇文甫文集》中册, 第398-399页。 〔12〕《纪念李敏修先生》,《嵇文甫文集》中册,第390-39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