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汪辉祖史学成就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学刊》 鲍永军 参加讨论

汪辉祖是清代忠于职守、热爱百姓的清官良吏和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然其事迹、特别是其史学成就,却长期淹湮于历史,鲜为人知。本文发潜表微,对汪辉祖其人其学作了较为翔实的阐述。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生于清雍正八年(1731),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浙江萧山人。他是清代忠于职守、热爱百姓的清官良吏和著名的历史学家。
    汪辉祖少时体弱多病,十一岁时父汪楷客死于广东,时家徒四壁,全赖继母王氏、生母徐氏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他十七岁入县学,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举,四十年成进士,五十一年方谒选得湖南永州府宁远县知县。从乾隆十七年至五十年,一直以游幕为生。早年研习刑名律例,“识力俱卓,才品兼优,例案精通,笔墨畅达”〔(1)〕,历佐江浙州县牧令凡十六人,为乾嘉时期名幕。他“讲习律令,剖条发蕴,寻绎究竟,轻重之间,不爽铢黍”,“治爰书不设成见,平情静虑,易地而身处,侔境揣形,反覆求间,予以可生之路”〔(2)〕。邵晋涵称许他“明律而通于礼,本之以仁,持之以廉”〔(3)〕。乾隆五十二年,他出任宁远知县后,充分发挥治狱特长,凡人命案“受辞即讯,讯即赴验,夜随便假宿,虽鸡栖猪栅不避秽,讯诬于尸场”〔(4)〕,“所决狱辞不可殚述,人藉以颂神明”〔(5)〕,以致“他邑有讼,闻移辉祖鞫之者,皆大喜”〔(6)〕。宁远例销淮盐,价八倍于粤盐,民多食粤私,上官派兵侦捕,人情惶惶。汪辉祖为民请命,并冒纵私罪名,取消零盐之禁,为总督毕沅所嘉赏,时称其为“莽知县”。他又善于体察民情,在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安抚地方等方面多有善政,为官清正廉明,时有“湖南第一好官”之称。他又两为湖南乡试同考官,两署道州,又兼署新田县,政声大播。乾隆五十六年(1791),他以足疾请告,被夺职归里,途经宁远时,“民空邑走送境上,老幼泣拥,舆不得行”〔(7)〕,其受百姓爱戴之情可以想见。归里后,他力辞各地交聘,以读书著述自娱而终。王宗炎概括其一生“事亲为孝子,佐治为名幕,入官为良吏,里居为乡先生,教子孙为贤父师,可谓有德有言学优而仕者”〔(8)〕。
    汪辉祖一生著述宏富,据王宗炎《汪龙庄行状》载有36种505卷,今存者尚有13种189卷。他“邃于史,尤留意名姓之学”〔(9)〕。主要史学著作有《元史本证》、《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略》、《三史同名录》、《二十四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希姓录》、《元史证字》、《读史掌录》等,除前四种外,余皆已散佚。汪辉祖的史学活动起步较晚,自云“诸史年四十又八,始得内版二十一史及《旧唐书》、《明史》,通二十三种,五六年来佐吏余功,以读史自课”〔(10)〕。他读史非常勤勉,“日以卷计,有事不满数,必益烛补之,归里后键户养疴,自读往往至夜分不止”,家藏经史书数万卷,“易篑前三日犹坐堂中看书”〔(11)〕,故其成就也颇大。鉴于学术界对汪辉祖其人及史学成就了解不多,特撰此文,以为引玉之砖。
    
    汪辉祖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和成就,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编撰《元史本证》,为《元史》纠谬拾遗。
    《元史》是一部保存蒙元历史资料最丰富、最系统的史书,史料价值很高,但由于成书仓促,且出于众手,编纂疏谬、译名不一、年代史实乖误等问题相当严重。汪辉祖《元史本证》就是专门为《元史》纠谬证误的著作。他在本书《自序》中说明了编撰的动机、经过、方法及原则。全书“自丙辰(1796)创笔,迄于庚申(1800)”,“区以三类:一曰《证误》,一事异词,同文叠见,较言得失,定所适从,其字书为刊写脱坏者,弗录焉;二曰《证遗》,散见滋多,宜书转略,拾其要义,补于当篇,其条目非史文故有者,弗录焉;三曰《证名》,译无定言,声多数变,辑以便览,藉可类求,其汉语之彼此讹舛者,弗录焉”。全书3700余条,其中《证误》1800余条,《证遗》1000余条,《证名》900余条。《证误》部分不仅纠正了《元史》中文字的衍脱误倒以及史实、姓氏、人名、地名、年代、职官、爵号、机构名称等方面的错误,而且指出在编纂上史事重复、自相矛盾、详略不当、一人两传、两人一传、曲笔讳饰之处以及史事、年代、职官、姓氏、地名等的疏漏失书之处,补充说明了人物出处、史事及行省与中书省职官之别。《证遗》部分对本纪只补了两条,重点在补志、表、传之遗漏。《证名》部分共考出异译人名771个,地名、官名、氏族名的异称数百个。当然,是书还存在不少缺点,如取材囿于《元史》,反以本书证本书,未能广征博考,亦有因翻检不周或对原文理解不当而导致判断失误之处,但总的说来是大醇小疵。钱大昕序此书云:“专以本史参证,不更旁引,则以子之矛刺子之盾,虽好为议论者,亦无所置其喙。悬诸国门以待后学,不特读《元史》者奉为指南,即二十三史皆可推类以求之”。张之洞《书目答问》、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均予著录,认为是读书人应读之书,当然亦为今天治元史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
    2.留意名姓之学,辑著多种史学工具书。
    二十四史卷帙浩繁,翻检人名如探海求针,同姓名者又层出不穷,极易混淆,汪辉祖有鉴于此,从四十八岁至七十四岁,用整整二十六年时间,纂成史学姓名工具书五种,今存者三种,不仅为人们检索和研究历史人物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为后人编纂同类工具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史姓韵编》64卷,收录二十四史列传和附传所载人名28365个,姓748个,每条下注明人物出处、籍贯、官爵、事迹等等,分姓汇录,以韵编次,首字按所属韵部汇集,再依平上去入四声分类排列。若一人而见于二史、三史者,分行注明,同姓名者书其官爵别之。该书刊行后,受到当时学术界极大重视。清冯祖宪称是书“简而明,约而备”,“合廿四史列传名姓依韵分编,了如指掌,刊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海内风行”〔(12)〕。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亦认为“持此书以检正史极便捷”。该书不仅在当时方便读史者稽检,而且在编制史学人名工具书方面开风气之先,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台湾开明书店所编《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就认为是书“杀青甫竟,誉遍士林,盖操炬火以导夫先路,宜乎其为世称重矣”。该书间或亦有采录漏佚之处,如廖姓中就少《明史》廖应元、廖斌、廖惠、《后汉书》廖孟举、廖伟举等人。
    我国古代同姓名现象很普遍,研读史书者往往张冠李戴以至评断失实,是非混淆。古代许多学者在著述中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就录有唐宗室同名113个,顾炎武《日知录》亦有“史书人同姓名”条,在同姓名工具书编撰上,较早的有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明余寅《同姓名录》,汪辉祖因为这二部书所收人物过少,尤其对正史所载人物忽略更多,故不惮考索钩稽之烦劳,辑著正史同姓名工具书三种:
    《九史同姓名略》72卷,收姓118个,姓名10237个,《补遗》4卷,收姓65个,姓名506个,同姓名者29000余人。九史指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及《明史》。是书采录九史纪传志表所载同姓名人物,并在每条下注明人物出处、时代、籍贯、字号、官职、生平事迹等等以资区别。并备列人物初名、改名、伪名、别名、字号,一人而两处异文者,如王綝一作王琳,皆两处互见,以便检阅。该书对同名人物考订精详,如卷69傅德条,一为明崇祯时游击,一为弘治时中官,卷23汪渊条,一为明嘉靖时大理寺丞,一为把总,而今中华书局版《明史人名索引》均误作一人。诚然,该书亦偶有合二人为一人、一人为二人以及疏漏失误之处,如傅霖条、汪澄条均少一人,又误书李景、李弼、陈忠、张冲为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