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英雄观辨(4)
风雨如磐的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既要争取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又要实现从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的综合意义上的全面转型。这又是一个政治权威失落,价值失范的兵荒马乱的动荡时世。乱世出英雄,各种类型、性格的人物纷纷走上历史的前台,尽情表演,各类思想、观点尽情展露、碰撞与交融,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即如梁启超本人,少年科场得志,如果中国仍是那个稳定的中古社会,他也许会如此前的许许多多读书人一样,走上科举入仕或讲学著述的人生故道,是近代的风云变幻将他推上了历史活动的大舞台。近代中国复杂的斗争形势,传统儒家的经世观念、忧患意识和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使他心忧天下,他也因其政治、学术上的双重建树,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 梁启超兴趣广泛,感情外露,思想博杂多变而不易把握。我国自古就有“知人论世”的传统,这应该成为我们剖析、研究梁启超思想时需要把握的最起码的方法论原则,要注意他讲话的时代特点和具体背景、场合,以求得“理解之同情”。梁启超英雄观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自相矛盾之处甚多,这需要我们细心分析,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断章取义,从其繁富的著作中摘出几句话来,纳入预设的框架、模式中去加以批评,这样势必影响到我们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注释: [1]《文选·王命论》。 [2]刘劭:《人物志》。 [3]《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页。 [4]《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5]《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文集之十四,第16页。 [6]《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十三,第2页。 [7]《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文集之六,第58页。 [8][法]伏尔泰:《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页。 [9]《斯大林全集》,第1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第450页。 [11]《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九十九,第89页。 [12]《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二,第1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9页。 [14]陈利今:《对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唯心史观的剖析与批判》,《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1期。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506-507页。 [16]《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五十,第183页。 [17]《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五十;第7-8页。 [18]《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1页。 [19]《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四,第3页。 [20]《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五,第28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