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盘》读笺(2)
第(4)节用韵,政、荆为耕韵,王、方为阳韵,是为耕阳通韵。 (5)朕皇高且零白,明厥心,不服用,辟龚王、懿王。 第(5)节用韵,心为侵韵,用为东韵,王为阳韵,是为侵东阳通韵。 (6) “皇亚祖”之称有别于前几位皇高祖,援引《墙盘》之例,可知为徕之祖父。“”即往,“谏”,《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郑注:“谏者以礼义正之。”[2]盖指以下谏劝于上,金文中亦见以上对下,《番生簋》:“用谏四方。”[8]《叔夷钟》:“谏罚朕庶民左右”[4]。“往谏谏”云多次、反复进谏。《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直谏,四曰争谏,五曰赣谏。”[2]“克匍保厥”言全面地竭忠尽力。《周本纪》:“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9]本铭记作:“考王”,按孝、考音义皆近,属许书转注之类,西周金文中每有通用。《谥法解》:“五宗安之”、“协时肇享曰孝”,又“秉德不回”、“大虑行节曰孝”,别本“曰考”,“考,成也”[10]。“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9]本铭记作:“,“安心好静曰夷”[10]。“周邦”即周王朝,《大克鼎》、《墙盘》、《询簋》、《簋》等器上均如是称。 此节记述徕的祖父懿中,多次进谏,尽职努力,“又(佑)成于周邦”,相对于第(5)节,彷佛孝王、夷王之世政治略好于共王、懿王世。这一段《周本纪》所载不详,古本《竹书纪年》: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某年(夷王三年到七年之间,今本记在七年),王“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后汉书·西羌传》记此事时,先记:“夷王衰弱,荒朝不服。”[4]与本铭懿中数次劝谏,“克匍保厥”,当有一定的关系。 第(6)节用韵,中为冬韵,谏为元韵,王为阳韵,邦为东韵,是为冬元阳东通韵。 (7)于德享,辟剌王。 “皇考”谓父亲,徕之父谓龚叔,与《颂壶》颂之皇考龚叔应当为一人[6]。“穆穆”即穆穆翼翼,端庄肃穆恭敬警惕小心状,《尔雅·释训》:“穆穆,敬也。”[8]《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传:“穆穆,美也。”[2]《诗经·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测不克。”[2]《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笺:“小心翼翼,恭慎貌。”[2]西周金文中用“穆穆”者极多,如此联用者见《梁其钟》:“不显皇且考,穆穆異異,克哲厥德。”[4]“龢訇”即和询,询为咨问、谋画意,《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2]《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2]《尚书·舜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2]“”字阜旁从齐从妻,见于《石鼓文·田车》:“以于原”[16]。《诗经·》:“朝于西,崇朝其雨。”传:“,升;崇,终也。”[2]《诗经·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2]《周本纪》:“夷王崩,子厉王胡立。”[9]本铭记作:“剌王”,与《吴虎鼎》一致。《谥法解》:“不思忘爱”、“愎恨遂过曰剌”。“致戮无辜曰厉”。[10]剌、厉均非善谥,然对照史事,当时应以“剌”谥为宜,同于本铭。 此节言徕父龚叔,恭谨小心地出谋画策,因其道德,在剌王世仍得到应有的升迁。《周本纪》所记,厉王好利近佞,暴虐侈傲,拒谏“弭谤”,以致“国人暴动”,天子出奔,“共和行政”,厉王死于彘,盖为一乱世[9]。《徕盘》只言父行,不及时政,似为隐之。 第(7)节用韵,政为耕韵,享、王为阳韵,是为耕阳通韵。 (8)徕肇、朕皇且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天子多易。徕休天子其万年无疆,耆黄,保奠周邦,谏四方。 “”字初见,从尸从少,或读作眇,高远之意,《广雅·释言》:“眇,莫也”。王念孙疏证:“《众经音义》卷二十一引此而释之曰:言远视眇莫不知边际也。”[13]《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呴嘘呼吸如侨松,眇然绝俗离世哉。”颜师古注:“眇然,高远之意也。”[7]又训完成之意,《集韵·笑韵》:“眇,成也。”[3]《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唐陆德明释文:“王肃作眇。董云:眇,成也。”[17]“徕肇眇朕皇祖考”意为徕继承渺远成功的列位祖先。“服虔夙夕,敬朕死事”相类似的例子西周金文多见,《叔夷钟》:“女不,夙夜宦执而政事。”[4]《钟》:“今夙夕虔敬,卹厥死事。”[6]“死事”有主事之意,《康鼎》:“王命死司王家。”《康鼎》:“死于下土,以事康公。”吴大澂曰:“死即尸。《说文》:尸,陈也;屍,终主也。引申之凡为主者皆为屍,经传通作尸。《书·康王之诰·叙》:‘康王既尸天子。’《诗·采》:‘谁其尸之’。《梁传·隐五年传》:‘卑不尸大功。’皆训尸为主。祭以神像为主,故亦谓之尸,后世辟死之名,言主不言屍,而屍之古义废。”[4]“”通肆,《尔雅·释诂》:“肆,故也”[8]。“天子多易”,“易”即赐,这句意为:所以得到天子多多赏赐。《周本纪》:“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9]此处言“天子”即为周宣王,徕生活在宣王世。“休”赞美、称颂。“耆”在本铭中从老从者,当为异构,《说文·老部》:“耆,老也,从老省,旨声。”[11]在这里疑有祈寿之意。“黄”一词金文常见,《尔雅·释名·释长幼》:“九十曰鲐背,或曰黄,鬓发变黄也。,垢也,皮色骊四方”谓徕要尽臣子之责,归谏与辅翼治理天下。 据《周本纪》宣王之世,先有二相辅佐,“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后又拒谏,兴战事。古本《竹书纪年》记:“王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三十一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三十六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三十八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三十九年,“王伐申戎,破之。”[14]《周本纪》记:“三十九年,战于千亩。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太原。”[9]据《四十二年徕鼎》记[1],是时还有过一次伐严狁的战争,一说在厉王世。宣王之世并不太平,所以本节铭文云:“服虔夙夕,敬朕死事”,“保奠周邦,谏乂四方。” 第(8)节用韵,疆、方为阳韵,邦为东韵,是为阳东通韵。 (9)王若曰:徕,不显文武,雁受大令,匍有四方,则隹乃先圣且考,夹召先王,用宫御。易女赤市、幽黄、攸勒。 “王若曰”为商周成语,《毛公鼎》、《录伯簋》及《尚书·盘庚》等都有如此记,意为:王这样说道。“”,发语语气词。“圣”,《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2],“先圣”即圣明的先人。这一段与《录伯簋》相近似:“王若曰:录伯,自乃祖考有闻于周邦。”[6]“”字上从林下从廪字一部,当有山林包括林产仓廪守护之职,《周礼·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若斩木材,则受法于山虞,而掌其政令。”[2]吴即“山虞(吴)林衡。”“赤市、幽黄、攸勒”均为周宣王赏赐徕之物,即红色的蔽膝,幽青色的衡带和缀有铜泡的皮质马络头,这种赏赐在西周金文中常见,《柳鼎》:“易女赤市、幽黄、攸勒”[4]。 此节中,周宣王习惯性地以文王武王来说事,表彰徕的先祖辅佐王室,重申王室对单氏之命,让徕继承先祖,辅助荣兑,并任山虞林衡以供给宫廷的御用,又赏赐徕一些物件。这也是西周中晚期金文中册命封赏的一些套话。 第(9)节用韵,令(命)为耕韵,方、王、黄为阳韵,为侵韵,是为耕阳侵通韵。 (10)徕敢对天子,不显鲁休扬,用作朕皇考宝尊盘,用追享孝于前文=人=,严在上,臣天,子=孙=,永宝用享。 “追享孝”即追孝,追述怀念祖先美德之意,《尚书·文侯之命》:“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2]《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遹追来孝。”[2]西周金文中常见之词,《兮仲钟》:“其用追孝于皇考己伯。”[8]《钟》:“用追孝享祀”[6]。《诗经·大雅·江汉》:“告于文人。”集传:“文人,先祖之有文德者。”[2]《井人钟》:“用追孝侃前文人。”[8]本铭中重叠称作:“文文人人”,盖因《徕盘》上述追怀了多位祖先之故。“严”指父辈,《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2]本铭指祖辈、父辈列位先人。“”即異即翼,翼护也。“严在上,翼在下”指圣祖考的神灵在天上,翼护着下界世间的子孙们。录有“严在上”的青铜器很多,《虢叔臣天”,或为押韵而省。本句意为单徕是周天子的优秀臣子。 本节为单徕感激周天子的封赏册命,语多为西周金文常见的套话。 第(10)节用韵,盘为元韵,人、天为真韵,扬、康、享为阳韵,孙为文韵,是为元真阳文通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