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徕盘》读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周晓陆 参加讨论

简说
    根据《徕盘》所记,我们可列出下表:
    单氏祖孙及周王世系序列对照表:(阿拉伯数字为辈序,汉字数字为王序)
    1.(相对与徕,下同)皇高祖单公
    一、1.文王 二、2.武王
    2.皇高祖公叔(是为小宗,笔者注,下同)
    三、3.成王
    3.皇高祖新室中(是为小宗)
    四、4.康王
    4.皇高祖惠中盠父(是为小宗) 五、5.邵王 六、6.穆王
    5.皇高祖零伯(是为大宗) 七、7.龚王 八、8.懿王
    6.皇亚祖懿中(是为小宗) 九、7.考王 十、9.王
    7.皇考龚叔(是为小宗)
    十一、10.剌王
    8.徕 十二、11. (宣王)
    (表中周王世系未具体分析大小宗)
    据此可知,除了西周末代周幽王,西周王世(包括武王之父文王)在《徕盘》上得以完整地表达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出土文献可与之相比。这个世系,与《史记·周本纪》的表达非常接近。其中几位王谥与《周本纪》记述有别,《徕盘》上,昭王作邵王,共王作龚王,孝王作考王,夷王作王,厉王作剌王,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西周谥法,甚而推知相关王世的一些史事,不无益处。看到《徕盘》所记述的12周王序列,可以廓清一些西周史实的认识:例如对所谓“周公纪年”的问题[9],即在武王、成王之间还要插入一段纪年的问题,就得不到出土金文的支持了。又例如对有关“共懿孝夷”即《史记·周本纪》的四位周王排序“是不可据信的”,应当为“共、孝、懿、夷”之王序的意见[20],也就不必再考虑了。对于最为敏感的“共和纪年”问题,在《徕盘》上看不到记录,这一问题由于《周本纪》的语焉不详以及《史记》、《三代世表》和《十二诸侯年表》的相关记录[9],而似乎在厉王,宣王之间有所谓“共和纪年”,我们曾经指出,厉王世后期,有“共和行政”事件,但不存在“共和纪年”,厉王虽出逃,他作为天子,纪年仍用,直到厉王崩于彘,宣王即位,接着开始宣王纪年(注:参见周晓陆,穆晓军:《吴虎鼎铭略考--兼讨论可能为西周宣王时的铜器》,《中国文物报》,1998年5月13日,第三版。),看来《徕盘》铭文支持了我们的意见。
    从《徕盘》铭文结合《周本纪》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12周王序实际为11世代,相对的单氏家族,却厉8代(参见上表)。这与单徕前7世有五个属于“小宗”有关,第一世单公情况不清,徕本人排行五,所谓“单五叔”[1](P29),又为小宗。在这支序列中,由于缺乏长子辈,所以每一辈的平均跨年时较长,正所谓“长房晚辈”。如若参照“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的年表[21],可以拟得单氏各代的大致历年,即单公历武王4年加文王(不清)若干年,公叔历成王22年,新室中历康王25年,惠中盠父历昭王、穆王74年,零伯历共王、懿王31年,懿中历孝王、夷王14年,龚叔历厉王37年(似还要酌加“共和历年”),这样的拟法当有可商榷之处,但依据“工程”的意见毕竟推导出如是结果。反过来说,单氏这一支的辈分记录,考虑其人寿的平时历时跨度,可以成为以“大宗”为主的周王世历年的一种参考值。当然,包括《徕鼎》在内的成组“徕器”,实际已经成为“共和纪年”、厉王宣王纪年等问题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于是,成组“徕器”的综合研究,将对“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多方面的合理的调整意见。
    在前面“笺读”部分,笔者以《徕盘》铭文与《周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作了比较,显然《徕盘》可以部分地弥补史乘之阙。此外让今人对西周晚期,贵族臣子们对于天子、对于时政的态度,从大处以至微妙地,都可以更为充分的把握。笔者很有兴趣地将《墙盘》铭文与《徕盘》铭文作了一些比较,《墙盘》记周王有文、武、成、康、邵、穆、天子(时王即龚王),《徕盘》有文、武、成、康、邵、穆、龚、懿、考、、剌、天子(时王即宣王),《徕盘》为晚铸器,王世增多并不值得称罕。但是《墙盘》中很认真、具体、隆重地颂扬每一位周王,所谓文王“戾和于政,上帝降懿德”,“讯圉武王”,“宪圣成王”,“渊哲康王”,“宏鲁昭王”,“穆王”,“緟宁天子(共王)”;反观《徕盘》,除了后半截“丕显文武”这样的套话外,几乎没有具体的称颂。笔者认为,这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第一,史墙属“殷遗民”微氏家族,作为归顺者自然要对天子小心称颂,吴徕之单氏家族为姬姓,有可能是公刘之时的“三单”后裔,对于自家天子,当然不必虚情客套;第二,西周中晚期,天子势衰,王道式微,大臣干政,干政之时又以相辅面目出现,这与《徕盘》铭中反复谈到单氏对周王的“夹召”、“徕匹”、“会召”、“成猷用会”、“不服用”、“往谏谏克匍保厥”、“佑成周邦”、“和询于政”,简直无以复加,君臣颠倒,仿佛各位周天子无单氏这一支相助,王将不王,国亦不国,这当然不是西周全部历史的真实,倒可以看作宣王世(可能宣王后期)社会气氛、君臣关系的一种真实。《墙盘》记有微氏家族高祖(不知是否确在文王世)、烈祖(武王世)、乙祖、亚祖祖辛、文考乙公、墙,共6世,《徕盘》记单公、公叔、新室中、惠中盠父、零伯(以上均为皇高祖)、皇亚祖懿中、皇考龚叔、徕,共8世,“皇”训大、美,《墙盘》竟未见一用,更有甚者,《墙盘》中形容、歌颂周天子的“戾和于政”,“匍有上下,会受万邦”,“yù(13)征四方”、“哲”、“鲁”之类词句,《徕盘》中便直接、或间接地用到单氏祖先头上,其原因也如以上之分析。《徕盘》中前8节都先言祖先及自己,再言相对的各位周天子,亦反映了西周晚期,贵族(哪怕像曾任吴这样不很大的官儿的徕)坐大的情形。当然,《徕盘》单氏与天子世系对应整齐,这种做法要比《墙盘》将天子与微氏分作两截谈要好一些。
    《徕盘》及成组“徕器”面世未久,笔者的笺读自有阙误之处,一孔一得,只是初步指出“徕器”的极为重要的价值,以期大家更为深入全面地探讨。
    原文参考文献:
    [1]陕西省文物局。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窖藏[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
    [4]周法高。金文诂林[Z].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74.
    [5]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6]吴镇烽。陕西金文汇编[Z].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
    [7]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Z].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1]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Z].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二十二子[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14]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Z].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5]戴家祥,等。金文大字典[Z].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6]郭沫若全集·考古编9[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7]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洪家义。金文选注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19]董作宾。西周年历考·西周诸王年代研究[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0]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R].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