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中西古典史学批评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齐政 参加讨论
(四) 史学的审美
    史学的审美观,也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史学批评的其他方面紧密相关。《左传》评论《春秋》说:“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31〕其中就包含着明显的审美意识。孟子提出史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事、文、义的内在结构,要求治史者善于以精炼、生动的文笔而表达深刻的历史见解。班彪通过评议《史记》而提出“慎核其事,整齐其文”,主张“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32〕的修史笔法,这都是史学审美观的表现。至于刘知几的史家三长--才、学、识,史才即是对史家治史的审美要求。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从文学评论的角度讨论“史传”,文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史学审美观。《左传》既是古典时期的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开创了中国史学史上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好传统。《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写辞令,“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33〕,确实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历史和文学融而为一的奇葩。它“善序事理”,能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芜杂的史事;善于描写,把历史再现为一幅幅色彩斑谰、威武雄壮的活生生的图画,洋溢着感人肺腑的巨大艺术力量,并能通过人物活动和际遇,去展现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史记》全书文彩焕然,跌宕有致,大大有利于它的流传和普及,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4〕。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写作的《历史》一书,文笔华美,词汇丰富,叙事简明,文风晓畅,且有韵致;对战争的描写气势恢宏,有声有色。“他用宏大的结构和动态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出二十多个民族生活的生动画面。”〔35〕因此,堪称一代语言大师。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由他精心撰写或整理的一些演说词,从每篇来看,都不失为是文理并茂的历史散文。如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著名演说,早已不胫而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颂的散文精品。相传雅典著名演说家德漠斯提尼曾手抄全书八遍,可能就是出于对书中演讲词的喜爱。〔36〕希腊化时代的传记史家普鲁塔克在修辞学方面是一名大师,其文章如行云流水,生动有致,夹叙夹议,妙笔传神。所描写的历史人物性格,启人遐想,其中一些名篇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希腊罗马名人传》也就成为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一颗瑰宝,传颂甚广,连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一些著名剧目,也取材于此。反观波里比阿,虽然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由于他的《罗马史》没有文采,平铺直叙,读起来不能引人入胜,因而流传不广。由此可见“史才”和史学审美观的重要性。古罗马时代的史家们大都注重文采和修辞,所以许多史书同时也是拉丁文的范本和修辞学的榜样。如凯撒、李维、塔西陀等人的历史著作,都兼有文学之长,在史学审美方面对后世深有影响。
    
    在史学批评理论中,古典西方史学理论并没有给历史学家们下一个严格的标准,也没有中国古典史学批评中关于良史之才的完整论述和客观的评断。虽然他们也以求真精神与批判精神来作为评论史家的标准,也有近似于中国的“秉笔直书”,但是,在史学批评中的史家标准论,是逊色于中国古典史学批评理论的。在史籍优劣论上,尽管西方古典史家们在史书体例编写方法上探索,也同样凝聚了辛勤的汗水,几种基本的编纂体裁都能掌握和运用;但是,在体裁完备方面远不如中国古典史学。绝大多数史书偏重于政治制度和战争的记录,而体现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的史籍则很少。史书编纂相对冷落的同时又影响到对编纂体例和方法、史籍优劣得失评价的专门研究,因此,有关史籍孰优孰劣、有关历史编纂学的总结性著作一直没有出现。在这方面,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理论是不及中国古典史学理论的。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史学理论中的史学批评思想,由于史官与修史制度的长期沿续和完美,史籍的丰富,史学学术地位的重要性等诸多方面原因,在古典时代就已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并日趋成熟。反观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理论,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只有波里比阿一人具备了初步的史学批评思想,因此谈不上系统的史学批评体系,无法与中国古典史学批评思想相比。这种现象的出现,无不与古希腊罗马史学在整个学术界所处的地位有关。人们的目光只注重修辞学、诗学、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文艺理论批评,而历史学只是被看作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只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加之西方古典时期的历史学家们大多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然后才是一个历史学家,既不是中国古典时期如司马迁那种世代为太史的职业史家(史官),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学术性的学者,没有能在史学中进行更高一个层次,即史学批评上的探讨,因此,我们对于西方古典史学中发达的史籍与落后的史学批评这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西方古典史学理论中没有史学批评思想,我们从古希腊罗马史家的著作中,仍然可以窥见其史学批评思想,尤其是其史学审美观,在某种意义上说,已趋于成熟。
    然而,也由于西方古典史学被归附于修辞学,反倒促使了史学批评中史学审美观的发展。在史学的审美上,古典西方史学是要远胜于中国古典史学的。世界上第一个提到史学审美原则的是古罗马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琉善(Loucianos,约125-192年), 他在一篇题为《论撰史》的史学理论文章中,讲到了史学审美观问题,并系统地论述了史学审美的原则。〔37〕具体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真实的美”。他说:“历史是可以歌颂的,但是歌颂要安于本分,要用得恰当,不要使读者讨厌。”“历史只有一个任务或目的,那就是实用,而实用只有一个根源,即就是真实。”琉善“真实的美”,恰恰是由史学的目的所决定的。二是“秩序之美。”琉善认为史学家的艺术“在于给复杂错综的现实事件赋以条理分明的秩序之美,然后以尽可能流畅的笔调把这些事件记载下来。”三是“文字表述之美”。琉善说:“我们既然认为历史精神的目的在于坦率诚实,从而历史风格也应该相应地力求平易流畅,明若晴空,既要避免深奥奇僻的词句,也要避免粗俗市井的隐语,我们希望俗人能了解,文士能欣赏。词藻应该雅而不滥,毫无雕琢的痕迹,才不使人有浓羹烈酒之感。”
    我们前边征引过《左传》评《春秋》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班彪评论《史记》的“善述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这些论述中就已经蕴含着琉善的史学审美三原则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中西古典史学批评理论中,关于史学的审美观问题,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所以,我们在探求中西古典史学批评理论以及中西古典史学的发展时,既要求同,也要找异,以期能探求出一条史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