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史料扩充与历史认知(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李凯 参加讨论

再次,从史料的角度看,体现为对于通常不被认为是客观记录的材料的利用,例如向来被认为是以虚构为主的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的分析。在历史认知的发展上体现为对于历史认知的主体性的反思与思考,即历史认知的进步发展为对于历史认知的主体相对性的认识,特别重视历史认识主体参与认知历史的过程。这放映在齐世荣先生《史料五讲》中对于后现代主义质疑的回应。
    思考人的历史认知的方式,虚假产生的历史,或者说真实是如何被制作成虚假的过程,这样原先不能被利用,不被重视的材料,就有了丰富的可供研究的内容。这就涉及历史认知的问题,亦即最后一部分小说所表达的关于虚假与真实的史料运用的辩证关系。后现代主义有种观点认为历史如同小说,而《史料五讲》中特别有专门的篇幅论证对于小说的史料价值的分析,提出小说有五方面的价值:一、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全貌或一部分(道德标准、风气习惯等);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折射出真实的历史事件;四、觇人情而征人心;五、提供具体细节。因而齐世荣先生的这本书,虽不奢谈理论,而并非没有针对问题。如后记中所说:“后现代主义把一切历史认识的对象归结为‘文本’,说什么‘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德里达语),并认为‘文本’本身并无确定的含义,可以因人而异地做出各种解释,一切解释都是有效的(或无效的)。这种极端的历史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是根本错误的。”⑤当然,齐先生也在注释中提到了辩证地看待:“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认识相对性的强调,揭示历史学家的意识形态对其研究所起的制约作用,都有一定的道理。”⑥
    其实齐先生的《史料五讲》从史料的角度回应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质疑,同样是对于理论问题的一种论述方式,如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篇,对于戴震的回应就采用了相同的思路。《朱陆》篇分析了朱子之学与陆王之学的不同研究侧重,然后批评了戴震治学是从考证出发转入义理,实际上是更加接近朱子之学,却因对朱子之学细枝末节的错误而在义理上大加批判,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其中就提到朱子之学侧重道问学,而失之于支离;而陆王之学偏于尊德性,而失之于虚无。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一方侧重事实的考证汇总,一方偏重于理论的抽象总结。因而章学诚就提出了针对各自的缺陷的批评,是从理论的角度容易,而从事实的角度困难:“则自命陆王以攻朱者固伪陆王,即自命朱氏以攻陆王者,亦伪陆王,不得号为伪朱也。同一门户,而陆王有伪,朱无伪者,空言易而实学难也。”⑦因而从事实的角度上去回应理论问题是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给予有力的回击的。针对后现代主义质疑,从理论上的回应已经不乏其人,而齐世荣先生无疑选择了一条更加坚实的道路,从史料的角度上,通过分析新史料应用中的真实与虚假的关系,来进行回击,特别肯定小说的史料价值,而其出发点也在于人的主观认知的相对性,无法脱离时代的约束,从而使得虚构的内容而带有真实的历史成分,齐先生先后举了恩格斯、梁启超、杨绛和陈寅恪等人的论述而加以说明。齐先生之所以加重对于私家记载的分析,就在于特别强调在史料的处理过程中,文本的含义,或者说认识的相对主义是历史认知的客观因素,因而处理人的主观因素与历史叙述的关系,同样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任务之一,而非对于史学客观性根基的动摇。
    三、理论、方法和历史认知的发展
    史料的扩充与历史认知的深化,是史学发展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齐先生也谈到“进入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若干新的学派。新学派为了贯彻它们对于历史的看法,就必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史料来源”。并举年鉴学派、经济社会史和人口史的例子加以说明,因而得出结论“现代史学扩充史料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⑧。同时史料的日益丰富又需要理论指导来加以利用分析:“搜集史料……做到全面又谈何容易。史家为免于灭顶之灾的自救之方就有赖于理论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⑨无论是包含了历史认知的史学理论的发展,还是从史料本身出发,都能够推导出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理论的出现,能够指导新的研究领域。而要对新的史料进行利用,也需要在历史认知上有新的创新,这反过来也促进了理论的创新。例如齐世荣先生在谈到史料优劣的一些分析,就已经具有了拓展一些新的问题与领域的雏形。例如谈到回忆录中钱基博的例子,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过往多强调政府对于知识分子的从上而下的作用,知识分子本身处于一种逆来顺受的位置。但是从钱基博的视野而言,齐先生利用回忆录论及他在这场运动中的特殊性,我看杨绛的一些文章就提到了钱基博在运动中的积极性,而钱钟书则采取了另外的态度,联系到钱基博的家学渊源以及钱钟书的留学经历,这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多角度具有延续性的观察标本,为史料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运动各种立场与态度的切入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齐世荣先生的这本书一方面本意是希望通过对新史料的分析与辨析,能规范和提高史学工作者在处理史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对于史料的探讨中,特别是对于新的史料的分析中引领或导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与领域,培养创新的历史认知意识,促进史学的发展,从中我们也可想见老先生的学术深蕴以及苦心孤诣。
    ①齐世荣:《史料五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页。
    ②齐世荣:《史料五讲》,第32页。
    ③齐世荣:《史料五讲》,第86页。
    ④齐世荣:《史料五讲》,第82页。
    ⑤齐世荣:《史料五讲》,第217页。
    ⑥齐世荣:《史料五讲》,第217页。
    ⑦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朱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9页。
    ⑧齐世荣:《史料五讲》,第34页。
    ⑨齐世荣:《史料五讲》,第3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