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论 辛德勇 参加讨论

    【丘仲深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2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景泰甲戌”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丘濬著。按丘濬,字仲深,广东琼山人,景泰五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寰宇通志》,书成,授翰林院编修。后出任官国子监祭酒,寻进礼部右侍郎。弘治初,进呈所撰《大学衍义补》,擢礼部尚书,充修《宪宗实录》副总裁,入内阁,参预机务,位至少保,卒赠太傅,谥文庄。事具《明史》卷一八一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四所收黄佐撰《大学士丘公濬传》等传记。此《丘仲深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弥纶天地之谓才,囊括古今之谓学,词章非才也,饾饤非学也。余视丘琼山先生所著《世史正纲》、《大学衍义补》诸书,广博浩瀚,然皆明义理,切时务,纵横上下,以经以纬,非才与学兼,其孰能之?至于时文,有才而不可恃才,有学而不可夸学,试读公之制义,又何其谨严深厚,不逾绳尺也。当明之初,文章古朴,草昧未开,公教习国子,斐然成章;乙未主试,得文恪以冠南宫,得文正以魁大廷,云汉昭回,光华复旦。《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丘琼山其近之矣。”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丘仲深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李西涯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9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天顺甲申”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李东阳著。按李东阳,字宾之,本湖南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侍讲学士,进太常少卿,擢礼部右侍郎,入内阁专典诰敕。弘治八年,以本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久之,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复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孝宗临崩,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武宗立,刘瑾入掌司礼监,专擅朝政,刘健、谢迁即日辞位去职,而东阳则与之委蛇始终,位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逮刘瑾伏诛,东阳自劾云:“虽委曲匡救,期于少济,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理宜黜罢。”[34]清官修《明史》,称颂李东阳,“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实则其虽屡行小善而恰助成大虐,自是虐政横行时节,此等当政大臣无可推卸的罪责。李氏有此自知,尚是识大体之言,远胜于后之同类。李东阳后以老病致仕,卒赠太师,谥文正[35]。事具《明史》卷一八一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四所收杨一清撰《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卿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正李公东阳墓志铭》等传记。此《李西涯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去就之节,古人所重,而期于有济,君子谅之。茶陵之相武宗,可以观矣。夫逆瑾用事,康陵尸位,辅臣皆引退而茶陵独留,至于同官之面斥、士子之口碑,无能为茶陵地者。茶陵即无大臣之节,而宦成身退,何至栖迟鸡肋哉!特以君侧无人,莫为匡救,善类既尽,莫为保全,委蛇曲折,以观其变,固不必以悻悻鸣高也。珰恶既盈,功臣反正,日月复旦,雨雪聿消。《易》云:‘君子夬夬,若濡有愠,终以无咎。’岂非茶陵之谓乎?茶陵历仕四朝,屡任衡文,有起衰之功,而或病其节。要之,茶陵亦浊世之长者哉!”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李西涯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罗一峰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8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成化丙戌”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罗伦著。按罗伦,初字应魁,后改字彝正,江西永丰人,成化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寻因谏阻大学士李贤夺情居职,而被贬谪为福建市舶司提举;至李贤卒后,始召复原职。未几,引疾归里,教书授徒以终。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事具《明史》卷一七九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一所收录陈献章撰《翰林院修撰罗公伦传》、又同书卷二三所收录贺钦撰《罗修撰伦墓志》等传记;其儒学建树,则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五《诸儒学案》之《文毅罗一峰先生伦》有专论。此《罗一峰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成化丙戌,文运初盛。章枫山冠南宫,廷对让罗一峰。枫山文亦可传,但不及一峰清刚雄劲、气推一世也。一峰为人,以犯颜敢谏为先,以救时行道为急,枫山每亟称之;对策用伊川语,奏名第一。其先资也甚正,疏论李贤终制,出为提举;其洁身也甚勇,进礼退义,贤者所难,宜枫山望而心折也。昔人有言,言及乘舆,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宰相待罪,谏官之职也,一峰以史官行之,一峰可谓不愧董狐矣!”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罗一峰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林亨大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8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成化丙戌”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林瀚著。按林瀚,字亨大,福建闽县人,成化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春坊左谕德、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因抑制宦官谪浙江参政,后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事具《明史》卷一六三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四二所收录章懋撰《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安林公瀚传》等传记。此《林亨大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莆田林氏,为八闽望族,盖其先三代五尚书,其后科第不绝,而亨大先生实为之祖。世传先生易箦时,子孙环立求遗教,先生曰:‘无它言,但愿汝曹学得吃亏耳。当是时,林氏爵位极矣,而家训如是,所以长有富贵也。先生稿谈理真实,而行之以繁重纡曲,凡隽快尖利语,屏置不尚,盖笃行之风,百世犹可想见。昔万石君不言躬行,名重汉廷,至为天子母后之所心折;今林氏五尚书,过于二千石,而文与行兼有之,是以申伏之文章,辅建庆之醇谨,固宜上福极于当年,而令名施于后世也欤?”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林亨大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定山先生集】残,原本十卷,存卷三至六计四卷。1册。
    明嘉靖刻本,白绵纸初印。每半页10行,满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双鱼尾;版框高20.9厘米,宽14厘米。钤“鄞林氏黎照庐图书”朱文印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庄昶著。卷端原题:“南京户部主事云南陈常道编辑,南京户部主事四川周满校正,应天府江浦县知事桂林刘縉、儒学署教谕陈应奎、训导龙寿山同刊。” 按庄昶,字孔暘,应天府江浦县人,成化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官终南京吏部郎中。事具《明史》卷一七九昶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七载湛若水撰《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定山庄公昶墓志铭》等传记,其儒学建树,则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五《诸儒学案》之《郎中庄定山先生泉》有专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定山集》卷首四库馆臣提要,与通行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容略有不同,对庄昶集版本源流有叙述云:“是集诗五卷,初刻为弓元所编;再刻于定山书院,为陈常道所编;三刻于萧惟馨。”而《四库全书》依据的底本,与上述诸本,都不相同,“乃其裔孙清佐所重刊”者[36]。《四库》本末附“补遗”,载有弓元撰《书〈定山先生集〉后》一文,末署正德丁卯孟春[37],知《定山先生集》初刻于是年,亦即正德二年。此初刻本《定山集》,国内大陆地区未见著录;余所得残本,即四库馆臣所云“再刻于定山书院者”。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录有此再刻本,亦为残本,系卷一至二,又卷九至十,为民国北京图书馆旧藏,今存台湾。弊箧残卷,适可与之互补。王氏据所见残帙,知此本刊刻于嘉靖十四年;王氏复谓四库馆臣所说“三刻于萧惟馨”者,实为此再刻本剜改增窜题衔后印本[38]。
    【吴匏庵稿】一卷。1册。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5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成化壬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吴宽著。按吴宽,字原博,南直隶长洲人,成化八年进士,会试、廷试并名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历官右谕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事具《明史》卷一八四本传并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八所收录王鏊撰《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吴公宽神道碑》等传记。此《吴匏庵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每诵吴匏庵先生稿,舂容尔雅,不动声色,文之以养胜者。及考先生传,始困于试事,终阻于仕路,而闻宠若惊,见辱不怒,生平之养,亦验于文。方孝肃太后议袝庙时,廷臣不能决,先生独请别宫,诏可。孝宗之所以为孝,公实成之。人臣之功,莫大于成就君德,公之议礼典核,斟酌人情,司马、欧阳,亦当拱手避席,而卒屈于相位。谢文正荐公不得,拂衣而起,公独处之泰然。夫文正荐人之诚,文定处己之澹,其道并行不悖,文之并传,又其馀也。”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吴匏庵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