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陶石蒉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1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己丑”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陶望龄著。按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浙江会稽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会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三。授翰林院编修。转太子中允右谕徳,兼侍讲,告归。后起国子祭酒,辞以母病。陶氏笃嗜王守仁说,以讲学名,尝谓“我朝无一事可与唐宋人争衡,所可跨跱其上者,惟此种学问,出于儒绅中,为尤竒伟耳”[67]。望齢尚精研内典,并兼解老庄之学。卒谥文简。事具《明史》卷二一六本传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小传等传记,其理学见解,则可概见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六《泰州学案》五《文简陶石篑先生望龄》。此《陶石庵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学者好谈风气,号为趋时,余窃笑焉。夫学者开风气者也,非随风气者也。固陋之后,济以文明;靡丽之馀,返于朴实。为正为变,为敛为纵,若循环然。预识所至而力开之,斯为豪杰之士。隆庆改元,去繁芜而归雅正;至于癸未,冲淡极矣,石蒉乡试,尚仍其旧。丙戌,遇太仓,目为匕作平常,有激而归,力求遒錬。己丑,遂冠天下。夫平常之言,丙戌通场之文,非石蒉一家之文也;通场仍其习则失,石蒉矫其习则得。文本不论得失,即以得失论,开风气者得乎?随风气者得乎?己丑后尚凌驾者为俗法,尚斲削者为俗调,是皆石蒉开之。然癸未之习不改,其弊亦同于此。君子于风气所趋,开则录其功,趋则著其罪,此余论文大略,而于石蒉偶发之云。”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陶石庵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董思白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3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己丑”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董其昌著。按董其昌,字玄宰,南直隶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书画尤为一代名家,史称“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絶,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68]。天启时尝与修《神宗实录》,奉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毎篇系以笔断”[69]。事具《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等传记。此《董思白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文有富贵之气者,其成名必盛,其受富必永。富者何?锋藏而不露,神润而不枯,非市肆之谓也。贵者何?旨精而不杂,韵洁而不污,非郊、岛之谓也。华亭董宗伯,讲宾主八法,文自成家,甲乙三榜魁。其经入馆阁、历卿辅,寿至耄期,其福可谓隆矣。且工于文者,多屈于技,先生书画独妙绝古今。当是时,皎皎者灭,容容者存,先生既有名东林,又不与其祸,从来名与福之盛,天于宗伯,纵之相之。其富贵之气,先见于文矣。裴公论王、杨、卢、骆不成大器,其中别有具眼学者辨之。”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董思白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郝楚望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0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己丑”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郝敬著。按郝敬,字仲輿,号楚望,湖广京山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历知缙云、永嘉二县,官礼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以“浮躁”谪知江阴县,复以不为要人所喜,挂冠归里,卒于家。郝氏归乡后筑园著书,不通宾客,五经之外,《仪礼》、《周礼》、《论》、《孟》各著为解,有《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领》四卷、《问易补》七卷、《学易枝言》二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序说》八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二卷、《九部经解》一百六十五卷、《四书摄提》十卷、《读书通》二十卷、《小山草》十卷。黄宗羲称誉其解经诸书,“疏通证明,一洗训诂之气。明代穷经之士,先生实为巨擘”[70]。事具《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等传记,其儒学见识,则可概见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五《諸儒學案》下《三給事郝楚望先生敬》。此《郝楚望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能言人所不能言,可以为文矣。论文者皆曰贵实,‘实’非堆砌之谓也。见得明,道得出,如是而已。京山先生负其实学,凡遇一题,抉精神,穷要领,凿凿无所隐护。言所不能言,先生足当之。夫太子,天下之本也,正名分、早豫教,天下之大义也。神宗溺于宫闱,优柔罔决。当是时,小臣畏而不言,大臣言而不尽,先生抗疏,事虽不报,公论始奋。谏官若此,其与摭拾浮词者异矣。君子所以诵其文而如见其人也。”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郝楚望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吴因之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4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壬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吴默著。按吴默,字因之,南直隶吴江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会试第一,历官太仆寺卿。默文学为时人所推重,尤工制举义。事具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五《人物志·文苑》一苏州府下小传等传记。此《吴因之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世称吴因之作文,不看时艺,不寻讲章,咀味白文,移晷始成一篇。有持文就正者,必掩卷问何题、子作何解,有疑义云何。如是再三,不待阅文而肤陋已见。余尝谓剪綵为花,其花不肖,播种栽花,其花自生,公之作文似之;以火烛物,其烛有限,以镜待物,其待无穷,公之衡文似之。眈幽嗜寂,严气正性。英雄之气既消,道学之体日露。读因之文者,当思其所以得力之处,无于文气章法间貌为之也。”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吴因之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顾开雍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3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壬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顾天埈著。按顾天埈,字升伯,南直隶崑山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掌记注,管理制敕,累官侍讲,左迁行人司司正,以左谕徳致仕。明末党争,顾氏居崑党首领,与东林为敌,行事颇受世人诟病。事具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五《人物志·文苑》一苏州府下小传等传记。此《顾开雍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万历壬辰,吴中文运大兴,《辨真八艺》、《太乙山房稿》并行于世,松陵、开雍,号为双绝。松陵尝曰:‘今之为文者,能点缀景象,不能自出机杼耳。’开雍亦云:‘予于此道良苦,而特标独得为宗。’盖二公俱得力于看书。然而松陵善驾驭,开雍善剖决;松陵之才大,开雍之思深;合辙之中,亦有殊轨者焉。洁志慎交,忤时归里,临难犹以节殉,岂非忠孝大节知之深而履之熟乎?好学笃行如此,乃云独得,独得者非仅文章之谓也。”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顾开雍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孙淇澳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3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乙未”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孙慎行著。按孙慎行,字闻斯,号淇澳,南直隶武进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殿试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庶子、少詹事、礼部右侍郎署部事、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介。史称“慎行操行峻洁,为一时搢绅冠”[71];刘宗周论东林学术,云“泾阳(案即顾宪成)导其源,景逸(案即高攀龙)始入细,至先生而集其成矣”[72]。事具《明史》卷二四三本传等传记,其儒学造诣,则可概见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九《东林学案》二《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此《孙淇澳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红丸之案,自淇澳先生倡之,可谓谨严矣。光宗大渐,疾已莫支,咎固不在红丸,但方从哲身为相臣,职司保辅,人主有疾,杂药误投,是以赵孟之不治蛊,加以许止之不尝药也。弹劾已及,犹复泰然,罔有哀痛惶惧之意。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律以弑君,不为不当矣。余观淇澳先生文,简洁高古,上逼左氏,深得《春秋》之旨,不徒似其貌也。世教颓靡,抗节不回。前出孽藩,社稷以安;后忤逆珰,纪纲复振。百世而下,披览遗编,犹为起敬,而况亲炙其风采者乎?”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孙淇澳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惟越所有赋】一卷。1册。 明末刻本,竹纸初印。每半页8行,满行18字;白口,四周单栏,无鱼尾;版框高20厘米,宽14.7厘米。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王思任著。卷端原题:“山阴王思任季重著。”按王思任,字季重,浙江山阴人,万历乙未(二十三年)进士,历任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知县,袁州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工部主事,九江佥事等职;鲁王监国,擢詹事,迁礼部右侍郎,进尚书,事具徐鼒《小腆纪传》卷四二并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思任传记。王思任为明季闻人,在国家大政上,敢于放胆直言,尝上书马士英,令其“自刎以谢天下”[73];寻常居官乃通脱疏放,謔浪不羁,故所至皆被镌降。传世王氏著述,见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者,有明末刻本《王季重先生文集十三种》十三卷,另有清初刻《謔菴文饭小品》五卷,明末刻《及幼草》一卷、《王季重庠言》一卷、《乡试墨卷》一卷、《会试墨卷》一卷、《小题怡赠》一卷,以及明末刻本《王季重先生文集》残本八卷等,此《惟越所有赋》及下文所述《京西三赋》和《杂著》,则未见著录。清乾隆时查禁“违碍”书籍,王氏著述有《王季重集》、《王季重小品》以及《王季重纪游》等遭禁毁[74]。钱谦益称王氏好以诙谐为文,自建旗鼓,系钟惺、谭元春之外又一旁派[75]。《惟越所有赋》即此等以诙谐为文之典型作品,由《沙角赋》、《倒撑船赋》、《醋赋》、《糟赋》、《大爷赋》、《大头和尚赋》六章组成,所描摹者皆越地风物,系研究明季越地相关史事之重要史料。 【京西三赋】一卷。1册。 明末刻本,竹纸初印。每半页8行,满行18字;白口,四周单栏,无鱼尾;版框高20厘米,宽14.7厘米。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王思任著。卷端原题:“山阴王思任季重著。”全篇由《古月临松赋》、《白芍药赋》、《罕山灵福寺松赋》三章组成,其首章《古月临松赋》前有小序云:“崇祯己巳闰四月之望,待诏都下。山寺独居,天空如洗,老月下来,忽闻人语,飞上松架,作此。”知此赋盖作于崇祯二年。篇题所云“京西”,系指明代北京城西郊,故此赋乃是未见著录之明代北京史料,殊足珍重。 【杂著】一卷。1册。 明末刻本,竹纸初印。每半页8行,满行18字;白口,四周单栏,无鱼尾;版框高20厘米,宽14.7厘米。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王思任著。卷端原题:“山阴王思任季重著。”内收王氏文五篇,分别为:《新建西陵外沙苇渡亭疏》、《募修云门寺疏》、《诰封进阶奉直大夫云南宁州守冒公玄同暨元配诰封宗宜人七十双寿序》、《寿钱相公七十初度序》、《恭贺水母董太孺人七十寿序》。其《寿钱相公七十初度序》一篇,虽是代人拟稿,所述崇祯朝宰相钱象坤行事,却足资考证相关史事。 【黄贞父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2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万历戊戌”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