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人别集题录(四)(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论 辛德勇 参加讨论

    罗万藻著。按罗万藻,字文止,江西临川人,天启七年举人。福王时为上杭知县。唐王任用为礼部主事。事具《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并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二《人物志》十七抚州府三下小传等传记。与陈际泰、艾南英、章世纯同主文章之柄者四十馀年,海内称为四先生。此《罗文止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弃之而惜,取之而不惜,非文之美也;弃之而不惜,取之而惜,斯文之美矣。弃之而惜、取之而不惜者,其美外见,故弃之则屈其才、取之则称其量也。若夫美之内藏,骤阅不解,久乃愈出,故弃之不见可惜,迨乎取之而又惜也。罗文止于丁卯受知于倪鸿宝、沈青屿两先生。鸿宝曰:’吾失大士而后文止。‘咨嗟累日。青屿曰:’文止、左严,均入吾彀,上下先后,或不为文止病。‘是皆以不元文止为惜也。然丁卯以后,终困公车,人亦莫以失文止为惜,岂非取之而惜、弃之而反不惜者乎?豫章诸家,文尽难识,而文止更清微澹远,乃美之尤者,不知则竟不知,知之亦不能尽知,此所以弃之而不惜、取之而惜也欤?”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罗文止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曹峨雪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2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崇祯戊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曹勋著。按曹勋,崇祯元年进士,会试第一人[80]。邹漪《启祯野乘》二集卷一有传。此《曹峨雪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操觚家竞言秦汉,蔑视两晋而下,其说诚当。然举一废百,可乎哉?夫汉人之言理尚质,晋人之言理尚隽;汉人之修词贵朴,晋人之修词贵工。工、隽非文之至也,而不可废也。曹峨雪奋起明末,振万历、天启腐烂芜秽之习,而入之妙悟,出之风雅,辅嗣之明理,右军之文章,兼擅其胜。虽欲不传,其可得乎?甲辰以来,四十年间,会元无可录者。李太青学先辈而枯,陈百史摹大家而浮,斟酌古今,调和文质,必推峨雪。用载于集,以存暗室之一灯尔。”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有此《曹峨雪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黎博庵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19.6厘米,宽11.4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崇祯戊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黎元宽著。按黎元宽,江西南昌人,崇祯元年进士。官浙江提学佥事。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五《选举志》七有著录。此《黎博庵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黎博庵先生视学吾浙,历今六十馀年,长老犹能言其概。先生曾督杭州关务,左挟簿书,右操图史,不自居俗吏。故下车之日,士林翔舞。遇士期,士子以文就质,即面定轩轾,商榷劘切,宛如家人。待人坦率和易,有一生请曰:’规例求宽。‘先生答曰:’本道元宽。‘其善诙谐、能容人如此。当万历之末,文体靡秽,佛经语录,尽入于文。先生以史汉大家倡之,进于六经,然后浙人翩然群思学古。忌者中公,夺官之日,诸生遮道请留。道备尊亲,学文质彬彬乎与薛方山并美矣。”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黎博庵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金正希先生文稿】一卷。1册。
    约清雍正、乾隆间写刻本,竹纸初印。每半页9行,满行25字,白口,四周双栏,无鱼尾;版框高21.7厘米,宽15.6厘米。书口页码下镌“耘经堂读本”。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金声著。按金声,字正希,安徽休宁人,崇祯元年进士,选庶吉士。翌年,兼山东道御史,于卢沟桥监军御清兵,战败归里,团练义勇,捍御乡邦。福王擢任左佥都御史,不就。清兵破南京,声纠集士民据徽州抗清,兵败被执,至江宁就义。隆武政权赠授礼部尚书,谥“文毅”;清廷谥以“忠节”。事具《明史》卷二七七并《小腆纪传》卷四六、《眀儒学案》卷五七本传等诸传记。金氏著述中有文集《金太史集》及《试草》在清朝遭禁毁[81];而其行世时文,本身虽并无“违碍”,却因往往附有吕留良评语亦被连带查禁,惟清廷尚容网开一面,谓铲除吕氏评语之后,其文自可听任行世[82]。史称金氏“工举子业,多湛深之思,名倾海内”[83],故所撰时文,在明末清初行世颇广;唯清人纂修《四库全书》,例不收“坊肆所售举业时文”[84],故金声制艺集亦不得预身其间。此《金正希先生文稿》录金氏四书文28篇,俱附有评点,因全无序跋题识,不知出自谁何人之手。是书雕版,于时文中写刻至精,惟内封面已脱去,不知刊刻于何时。审其版刻字体,似开版于康、雍、乾三朝风行写刻之时;复检书中“玄”字已避康熙讳缺笔,“丘”字或讳孔子名改作“邱”或不改,大致可推断其梓行于雍正、乾隆之际。现所知可能为时文的金声集子,有崇祯间石云居刻《金正希稿》不分卷,以及吕氏天盖楼刻《金正希全稿》不分卷[85],与此似均非一书。
    【金正希时文选抄】拟名。不分卷。毛装1册。
    明末清初间抄本,竹纸,墨笔抄录,有朱笔或墨笔评点。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素纸,无行格边框;书字版心处高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金声著。此亦金声时文集,似为此抄录者备以参稽自用,内夹有陈际泰时文一篇,每篇篇名下均题作者姓名,通篇俱有圈点,佚名评语或有或无。书中所录时文,与上《金正希先生文稿》俱不相重。书写字迹稚拙,有类于明末南京一带书坊刊刻时文所惯用的字体,书中“玄”字俱不讳,故应抄录于明末清初之间。
    【金正希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2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崇祯戊辰”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金声著。此《金正希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怀宗初服,国是渐非,文亦不振。金正希崛起为雄,力追古初。为文幽深矫拔,骨力风神,裁于性而励于学,为启祯之冠。身为儒臣,慷慨论列,既已告归,复感愤殉国。文章最高,忠义最烈,可谓无恨矣。论者谓正希好禅学,其败也为僧所愚;又好谈兵,卒亦死于兵。君以此始,即以此终,事有非偶然者。呜呼!狂澜既倒,大厦将倾,非一手一足之烈君子竭力致命,惟其志耳。若夫成功,则天也。正希近佛,阳明亦近佛;正希好兵,鹿门亦好兵,余皆并录于册。有废有兴,或得或失,成败之间,岂可以论豪杰哉!”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金正希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史忠正公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2册。
    清乾隆教忠堂刻本,竹纸初印。每半页10行,满行21字;白口,左右双栏,单鱼尾;版框高18.7厘米,宽13.5厘米。内封面中题“史忠正公集”,上款空缺,下款署“教忠堂藏本”。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史可法著。卷端原题:“曾孙山清敬辑,元孙开纯、友庆恭校。”按史可法,字宪之,北直隶大兴籍祥符人,崇祯戊辰(元年)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诸职。崇祯八年后监江北诸军,复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弘光帝即位,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兵南下,可法坚守扬州不降,城破遇害。事具《明史》卷二七四并《小腆纪传》卷一○本传等多种史可法传记。史可法以抗清死节,故清初讳刊其集,至乾隆四十年,弘历颁下谕旨,称颂“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其国之事迹,“足称一代完人”,指示安排赐以谥号,并随即议定谥以“忠正”[86],史可法后人,这才敢出面褒辑其遗存诗文,梓行此集。存世史可法文集单刻者,另有清同治年间赵承恩重刊本[87],然此刻本“宁”字、“琰”字俱不讳,自是刊刻于嘉庆、道光年间以前,且审其版刻字体与纸张墨色,亦似应刊印于乾隆年间,是集卷末载可法元孙开纯乾隆甲辰(四十九年)识语,谓“谨就先府君所付遗稿,分编列为四卷”,“编次既定,付之剞劂”,据此,应开版于乾隆四十九年;惟是集卷末复载有顾光旭氏在乾隆五十三年撰写的《史忠正公集后序》,云是年九月,史开纯、史友庆携手编史可法全集,求其作序[88],由此可知此本应印行于乾隆五十三年或稍后。此本可能刊印于乾隆四十九年,而在乾隆五十三年时增入倩顾光旭所撰后序;也可能至乾隆五十三年,始剞劂竣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公共藏书单位收藏有“乾隆四十九年教忠堂活字印本”,其与此刻本孰先孰后,以及著录是否可靠,均尚待详细比勘。即或教忠堂活字本确是印行于这一刻本之先,余所得此《史忠正公集》为国内所存传世史可法文集之最早刻本,亦当无异议。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史可法文集,与余所藏为同一版本,亦同样带有乾隆五十三年顾光旭后序,《续修四库全书》编纂者著录其底本为“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九年史开纯刻本”[89],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目前尚未知别有更早刻本存世,而至少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所谓“乾隆四十九年教忠堂活字印本”,很可能就是此乾隆刻本。
    史开纯识语〔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顾光旭后序〔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杨维斗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5厘米,宽11.5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崇祯庚午”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杨廷枢著。按杨廷枢,字维斗,南直隶无锡人,崇祯三年举人,江南乡试第一。为诸生即以理学气节自命,与娄东张溥、金沙周镳、同邑钱禧辈组建复社,“文章满天下,名曰’国表‘,其实为斯文作干城,为世道人心作砥柱,非徒从事于声气间也”。“学者尊之如泰山北斗,朝野望之亦如景星凤凰”[90]。乙酉国变,为军兵所系,不食死。门人私谥忠文。事具陈鼎《东林列传》卷一二本传并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三《人物志·儒林》一苏州府下小传等传记。此《杨维斗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魏珰用事,缇骑四出,长洲周忠介被逮,吴民哗然。杨维斗以诸生率先击杀官吏,及中旨诘问,颜佩韦等五人效死,维斗止于黜。始何仗义之勇、终何畏罪之怯也?夫季布为奴,张让亡命,非苟免也,诚重其死耳。维斗庚午荐贤书,馆阁争欲致之门下,终虽不遇,而名籍甚。为文追守溪,唐、瞿以下蔑如也。偕钱吉士选同文录,一代风气,皆其论定。吉士死于兵,维斗亦相继而殁,可谓上不负君、下不负友者矣。然后知向之不死五人之难者,彼固欲有所待以成名于天下也。”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杨维斗稿》。
    俞长城题识〔未署年月〕。
    【左罗石稿】
    约清康熙间刻、乾隆三年文盛堂与怀德堂合印本,竹纸。每半页9行,满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0厘米,宽11.6厘米。书口上端镌“名家制义”,下端镌“可仪堂”,中部镌“崇祯辛未”等。
    《四库全书》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左懋第著。按左懋第,字萝石,一字仲及,山东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福王立,進兵科都給事中,太常少卿,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徽州、諸府,复拜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督师河北,奉朝命出使北京,为清人拘押,不屈殉国。事具《明史》卷二七五本传并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六小传等传记。此《左罗石稿》卷首刊有俞长城题识云:“武乡之表,睢阳之诗,岂独传其文也哉?不计成败,不论祸福,惟知有君,惟知有死,故单词只字,久而弥芳,何论其卓然成家者乎?左罗石先生文,出之性灵,本之经术,郁为坚光,抒为秀采。文至是不问其节亦传,而况兼之。天步既移,此心不易,素车白马,视死如归。《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诗》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先生有焉。厥稿具存,可与古人争烈矣。” 又国家图书馆藏《名家制义》抄本,无此《左罗石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