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对伊斯兰教的几点认识(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宗教研究》 金宜久 参加讨论

    三、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
    
就伊斯兰教而言,无论在中世纪,还是近现代,特别是当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人们都能感到它所体现出的政治活力。这表明伊斯兰教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性的宗教。所谓“战斗的伊斯兰教”、“革命的伊斯兰教”、“政治的伊斯兰教”、“伊斯兰的政治化”、“政治的伊斯兰化”等说法,反映了伊斯兰教具有政治活力的事实。
    伊斯兰教的政治活力是伊斯兰教固有的、由穆斯林体现的一种自我表现力。其政治活力首先源于自身宗教性和政治性的合一。伊斯兰教是宗教革命和社会革命相伴随的产物,从来就不是纯精神思辨的结果,也不是纯观念的信仰对象。穆斯林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中不少社会行为具有政治含义,甚而会演变为政治行为。其次,《古兰经》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了经典根据。关于穆斯林“应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当事人”(4:59),应“为主道而战斗”(2:244),以及早年应参加“圣战”而为一项宗教“定制”(2:216)等规定,遵循并履行这类经文,不仅是完成其宗教性的义务,而且是某种政治性的使命。这就使某些穆斯林乐意去从事此类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第三,它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发挥作用,是它具有政治活力的又一原因。它通过对外界作出的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的、或早或晚的反应,使自身在发展和变化了的社会中得到同步的发展和变化,在达到新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谐基础上发挥其政治活力。最后,伊斯兰教史上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基督教那样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就使穆斯林在没有接受更为先进的意识形态情况下,援引传统、先人言行以为楷模,成为惯例。它的政治活力有可能在原有的宗教体制内继续发挥作用、继续影响社会生活。
    这种活力通常是从伊斯兰教的利益和原则出发,达到维护而不是削弱伊斯兰教的目的。一般说来,伊斯兰世界存在着或由统治阶级体现的、或由被统治阶级体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活力。由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有着共同的信仰,都以穆斯林的身分从事活动,这就使统治阶级有可能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以信仰的名义、动用国家机器使群众卷入其活动,自上而下地体现其政治活力(如以“圣战”为召唤从事内外战争)。被统治阶级则会在社团组织的、教派的、或政治反对派的领袖人物组织、鼓动下,为达到一定的宗教的或政治的目的,自下而上地体现其政治活力(如起义、骚乱、社会运动、教派斗争等)。当然,这不排斥被统治阶级也会在“圣战”名义下从事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
    在当代伊斯兰复兴中所显现的政治活力有其新特点,即更具有“理论”的色彩;其威力和影响已越出伊斯兰世界;更具有战略性的考虑;日益显现出当政者的积极性;不可忽视政治反对派和激进主义社团组织的活动。
    四、伊斯兰教对挑战的反映
    
伊斯兰教在任何时代都会遇到来自内外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是坚持传统、仿效(“塔格利德”),还是主张变革、创新(“比达阿”、“伊智提哈德”)、历来是穆斯林、特别是乌里玛所关注的问题。在伊斯兰教中,坚持传统、坚持仿效者,总是居于主导地位、正统地位;主张变革、主张创新者,总是处于被斥责、被藐视的地位,甚至被视为大逆不道、“异端邪说”。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伊斯兰教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往往是在创新和变革的过程中完成的。伊斯兰教能有今天的面貌,是同它的内部坚持传统与主张创新、坚持仿效与主张变革的不断斗争,以及坚持传统、坚持仿效者逐渐接受变革、创新的主张分不开的。尽管它所获得的创新和变革是些微的、缓慢的、也是不易的,甚至会有反复,但创新和变革的内容持续地、不断地充实着伊斯兰教,从而使之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前进。9世纪,逊尼派和十叶派开始分别汇集本派的圣训集,以它作为《古兰经》之外的、教法的又一渊源的书面依据以补充经文。可是,早年汇集并录记圣训则被认为是非法的,是不允许的。这一事例说明,伊斯兰教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它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身的惯例和穆斯林传统的价值取向。凡是它拟以接受、借鉴或是排斥、拒绝的,一切均应经过伊斯兰意识形态的筛选、检验,进而决定取舍;已遭排斥、拒绝的姑且不说,即便是那些可以容纳和吸取的东西,也总是要使之冠以伊斯兰的名目、赋予伊斯兰的标记、或是以伊斯兰的精神重新解释,使之符合伊斯兰原则,或是经过伊斯兰意识形态的加工和改造,使之适应伊斯兰教的需要。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对伊斯兰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和思想渗透的进程加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取代当地的封建关系,这使伊斯兰世界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受到全面的挑战。伊斯兰教对此又是如何做出自身的反应呢?它是继续坚持自身的固有特性,沿袭传统,维持原状,甚至以社会的伊斯兰化来抵制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世俗化呢?抑或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进程,完全抛弃自身的特性,全盘接受西化呢?除了那种对来自内外的挑战采取回避或不予理睬的态度外,伊斯兰教对这种挑战所做出的反应,无论是复古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现代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世俗主义等等,概括起来,无外乎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倾向:或是传统主义的,或是现代主义的。
    传统主义主张以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严谨的一神观念和伊斯兰教法来净化信仰、净化社会,清除一切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悖于伊斯兰精神的外来影响。其代表性口号是“回到古兰经去!”它认为,伊斯兰世界之所以贫穷、落后,被侵略、被奴役,完全是因为对信仰的淡漠或背离;要摆脱这种贫穷、落后,被侵略、被奴役的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回归,求之于自我,恢复伊斯兰教在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遵循伊斯兰教法、按伊斯兰的原则办事,从而重振伊斯兰教的声威。与之不同,现代主义认为,伊斯兰世界的落后、保守,是导致贫穷、愚昧,被侵略、被奴役的基本原因。摆脱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在遵循经训的传统价值和维护伊斯兰教思想体系的前提下,继续以伊斯兰教为团结广大穆斯林的纽带,吸取西方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用现代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来改造伊斯兰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使之适应社会现代化;同时,对阻碍伊斯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某些宗教观念、宗教制度作必要的改革,甚至以现代科学知识阐述《古兰经》,使宗教观念理性化,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管怎么说,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都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须臾不可分离。它们都以伊斯兰教为出发点,目的在于维护并强化伊斯兰教的信仰阵地,而不是相反的去限制它、削弱它。一句话,两者都是信仰主义的。而不同之处在于究竟如何看待伊斯兰教的传统。事实上,传统主义并不排斥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切对伊斯兰社会有利的东西。因为传统主义者(无论是老传统主义者,还是新传统主义者)在应用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果方面并不亚于现代主义者,只是在宗教上不愿做出修正或变革;然而,这种修正或变革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通常他们在维护传统、向原旨教义复归的主张下,隐隐约约地包含着改革(改制)的要求,而在社会生活上他们完全是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则不同,他们公开申明自身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追求以及用它们来武装和改革伊斯兰社会以图富国强民;与此同时,主张对伊斯兰教中某些不适应现代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方面,进行相应地变革。为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前进的步伐,现代主义者关于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分离、法制改革、妇女解放的主张,显然不同于前者。只是他们在主张并从事这种改革时,并不以牺牲伊斯兰教信仰为代价。其实,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两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区别仅仅在于: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保持伊斯兰教的固有传统及其价值的程度以及接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程度有所差别。
    五、伊斯兰教的新兴教派
    
伊斯兰教教派起源于早年的政治分歧。政治分歧一旦被作为信仰问题对待,进而成为教派的基本教义主张时,宗教社团的分裂、教派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就它的两个传统教派而言,十叶派在中世纪分化出许多支派和更小的分支,它们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不仅在与逊尼派的关系中,而且在各个支派和分支之间,都显现出这种宗教的特性来。在逊尼派中,除了在教法问题上仍有四个学派之分外,在教义问题上一度出现过不同学派,随后大致取得统一,没有发生类似的分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