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与中苏分歧(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问题》 沈志华 参加讨论

    炮击的第二天,蒋介石就要求美国总统发表声明,“表明美国对外岛局势的坚定立场”。8月27日蒋又致电艾森豪威尔;要求美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帮助协防金门、马祖;第七舰队承担海峡安全责任,帮助护航;授权美国驻台协防司令便宜行事。(76)从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公开表态看,直到8月底,美国只是对局势表示关切,谴责中国的“侵略性”行为,声明美国对保卫台湾的义务,而没有表明是否帮助蒋军防守金马。(77)实际上,此时美国已经制定了应急计划。8月29日,艾森豪威尔召集会议专门讨论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应对危机的行动计划。会议确定分三个阶段对中共的军事行动做出反应:1、只要中共不企图攻占任何主要岛屿,美国将只坚持在国际海域护航;2、如果中共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国军队很可能需要给蒋军以直接的援助,包括攻击沿海空军基地;3、如果中共进攻台湾和澎湖列岛,美国军队将适当扩大行动范围,并由总统决定是否使用核武器。参联会一致认为,不向国民党人通报该计划。(78)9月2日,美国军方甚至向国务卿说明了在未来危机升级的情况下,美国将如何使用核武器、使用哪种核弹头的问题。(79)
    尽管华盛顿内部讨论的情况并未泄露,但美国人的强硬态度是越来越明显了。8月29日,陆军部长布鲁克在汉城对记者说,如果中国人“低估或误解了”总统或杜勒斯的声明,“将要因此而后悔”。9月1日又在结束访台时发表讲话:“如果共产党进攻金门、马祖而以为这仅将导致一场有限战争的话,那他们实在是在冒极大的危险。”(80)其实,毛泽东应该已经感觉到依靠武力是无法取得金马的--只用炮击吓不走蒋介石,采用空军轰炸和陆军强攻,又会导致战争升级,引来美国人。(81)8月3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一个决定,对外宣传应该避免对登陆金门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表示。(82)福建前线指挥部因未见到新指示,在一篇广播稿中仍然对蒋军施加压力,说“对金门的登陆进攻已经迫在眉睫”。毛泽东见后,立即提出批评,并于9月3日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再次指出炮击金门“是一种持久的斗争”,并规定: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炮击也要有节奏,打打看看;海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不准主动攻击美军。(83)同一天,毛泽东下令炮击暂停三天。9月4日晨,电台广播了中国政府声明,宣布12浬领海线。(84)在当天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提出,美舰入侵我领海,我有权自卫,但不一定马上打炮,可以先发出警告,相机行事。同时准备与美国恢复谈判,还要开展宣传攻势,但不要说过头话。(85)显然,毛泽东变得谨慎了,并且已经准备好退路。宣布扩大领海权,不过是最后一次警告美国不得为蒋军护航。但是在白宫看来,这是试图迫使美国放弃已经做出的决定。于是,9月4日杜勒斯发表新港声明,宣布美国“认识到确保和保护金门和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并且已经做好军事部署,以便一旦总统做出决定时立即“采取既及时又有效的行动”。(86)台湾报纸也跟着鼓噪:美国正在考虑对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采取从护航直至“投掷原子弹”等“五种行动”。(87)台海局势顿时紧张起来。(88)
    这一下轮到莫斯科着急了。9月5日赫鲁晓夫打电话给驻华使馆,说他准备派葛罗米柯秘密去北京,通报苏联对台海局势的看法。苏联政府正在起草一封措辞强硬的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希望就此与中国同志交换意见。(89)9月6日葛罗米柯到达北京,并分别会见了周恩来和毛泽东。关于这两次谈话,目前尚未发现档案文献,但有双方当事人的回忆录。对于谈话的主要内容--中方表示既不要占领金门,也不会解放台湾;苏方表示完全赞同中国的立场和策略;双方交换了周恩来9月6日声明和赫鲁晓夫9月7日信件的文本,并赞同对方的做法等等--回忆录的描述都是一致的,差别仅在于毛泽东是否要求苏联给以核保护。(90)葛罗米柯回忆的毛的说法大意是:美国可能冒险,中国已有考虑。如果美国进攻中国,甚至使用核武器,中国的策略是诱敌深入,待美军进入华中地区后,苏联再使用一切手段对其实施打击。(91)陪同葛罗米柯访华的魏列夏金回忆说:毛泽东表示,中国不怕核讹诈,如果美国实施核打击,中国政府将退守延安继续斗争。(92)阎明复当时担任毛泽东的翻译,他的回忆比较详细:当毛泽东说到如果与美国作战将采取关门打狗的做法时,葛罗米柯说,对你们的这种战略我不能评论,但是要考虑现在是原子弹时代。这时毛泽东回答说:“原子弹有什么可怕?我们现在没有,将来会有;我们没有,你们还有嘛。”又说:我们的方针是自己承担这场战争的全部责任,不要你们参加。我们不同于国民党,不会拖苏联下水。至于同美国作战,那是将来的事情,不是当前的问题。当前我们不会打台湾,这点请转告赫鲁晓夫。(93)笔者判断,中方的回忆比较全面和准确,而葛罗米柯显然是按照他当时的理解或事后的需要,过分强调了毛泽东要求核保护的意愿。(94)从危机前后发展的过程看,毛泽东的确没有想过甚至力图避免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一旦美国参与进来,中国也会想方设法化解危机。但在表面上,中国一定不能示弱。(95)这当然就需要显示中苏同盟的力量,就需要苏联给以援助。不过,毛泽东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威慑力量,这种威慑即使不能制止美国参与,至少可以防止事态扩大。因此,苏联政府和领导人的介入,还是必要的,对于赫鲁晓夫信函的内容,毛泽东也是满意的。
    9月7日毛泽东指示周恩来研究一下赫鲁晓夫的信件,并写出书面意见交葛罗米柯带回。毛认为,应肯定的正确部分占90%,可商量的地方只有几段,并建议信中应对中美双方的声明有所评论。葛罗米柯于当天回国,苏共中央主席团立即讨论了中方的意见,认为都是“正确的和认真的”。经过修改,赫鲁晓夫的信件于7日晚交给美国,同时在电台播出。(96)根据俄国的档案,9月7日周恩来与葛罗米柯还有一次谈话。周恩来用直截了当的语言表述了毛泽东暗示的意思:在猛烈炮轰金门时,中共中央已经考虑到美国在这一地区发动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我们的城市。这时苏联不必参战,只需对美国发出严重警告。只有在美国动用更大的核武器并以这种方式冒险扩大战争的时候,苏联才应该使用核武器给以报复性打击。(97)此外,苏共中央在9月27日致中共中央的信函中也复述了周恩来的这段话。信中说,葛罗米柯转达了周恩来9月7日的谈话内容,苏共中央感谢中共中央不使苏联卷入战争的“高尚气节”,但是在中国遭受敌人进攻时,苏联不会袖手旁观。“苏联拥有不仅能制止战争,而且能够毁灭我们共同敌人的可怕的武器”,如果在中国受到核打击时苏联却不来援助,那将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灾难”。“我们可以说,对中国的攻击就是对苏联的攻击”。毛泽东后来(10月15日)在给赫鲁晓夫的亲笔回信中说,中国领导人被“你对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的无限忠诚深深地感动了”,并对此表示“衷心感谢”。(98)应该说,毛泽东这次接受苏联的帮助,并非虚情假意。(99)
    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声明,宣布愿意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100)同一天,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的信中打开了核保护伞,他“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明智态度,不要采取可能招致不可挽回的后果的步骤”。在评价美国的声明时,赫鲁晓夫指出:“在目前美国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垄断者的情况下,它想用原子武器来吓唬其他国家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在对周恩来的声明表示赞同后,赫鲁晓夫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并郑重声明:侵犯中国也就是侵犯苏联,苏联将尽力维护中苏两国的安全。(101)应该说,这个表态对于制约美国的决策,不是没有作用的。(102)大敌当前,一致对外,莫斯科似乎已经忘却了对中国擅自采取军事行动的不满。然而,随着危机的继续,中苏之间的分歧开始扩大。
    分歧:中苏关于处理危机的不同方针
    
周恩来的声明和赫鲁晓夫的信函并没有使危机平息下来。由于美国军舰按原计划进行护航,9月8日国共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炮战,蒋舰被击沉、击伤各一艘,美舰不战而退。(103)同一天,美台海军在台湾南部举行联合两栖登陆作战演习。(104)在澄海空战中,蒋军以损失1架战机的代价击落米格飞机5架,击伤2架。(105)9月11日,因蒋军炮击厦门大学和美舰再次护航,解放军开始了第四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发炮2.5万余发。(106)同一天,艾森豪威尔发表电视演说,宣布美国无法接受让其撤军的建议,表示美国在“武装侵略”面前决不后退。(107)军事冲突显示出加剧的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试图打通另外的渠道。9月8日和10日,周恩来两次接见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约记者曹聚仁,请他转告台方,最好主动从金马撤军,国共可以再次谈判。还答应只要不让美军护航,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准许蒋舰向金门运送给养。(108)9月10日,周恩来还批准了中方为中美大使级会谈起草的协议声明(草案),其重要内容是:中国政府必须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如果蒋军主动撤走,则不予追击。此后一定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解放。(109)9月13日,为了缓和局面,毛泽东指示炮击改为“打零炮”,“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110)
    9月15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毛泽东在中方代表王炳南临行前当面指示他,会谈时多用劝说的方法,不要用板门店谈判那样过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111)但会谈一开始便陷入争吵,王炳南为表示诚意,在休息后宣读了中方的协议草案。美方拒不接受,并于18日提出自己的方案:先停火,再讨论。中方提出指责后,美方表示,只要事实上停火即可,中方亦不能接受。(112)谈判陷入僵局。针对美国的停火方案,周恩来正式提出了要求美国先行从台湾海峡撤军的主张。9月18日周恩来接见安东诺夫,向他详细解释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策略。周在说明了中方的反建议后指出,中方停止开炮的前提条件是美国军队必须从台湾撤走。如果美国接受这一条件,那么双方才可能真正举行关于和平解决台湾地区有争议问题的谈判。鉴于多数亚非国家的立场与中国存在分歧,周恩来表示,希望中立国敦促美国对蒋军撤出金门做出保证,以此作为对其停火方案的支持。周还说,为了强化关于美军撤离台湾地区的要求,中国打算加强针对金马的炮击力度,如果蒋军胆敢轰炸中国内地,将给予全力反击。可以预计,到那时蒋介石会要求美军直接参战,而美国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总之,“我们不想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中国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113)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方案非常赞赏,认为这个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114)然而,莫斯科的想法却不一样。
    9月6日以后,苏联关于台湾海峡局势的报道有了明显增加,大量发表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公众对中国支持的言论。(115)9月18日安东诺夫交来另一封语气更加强硬的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中共中央对此十分满意(只改动了两处用词),认为它是一份“非常好的和鼓舞人心的文件”。三天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信件的全文。(116)对于苏联的做法,就连美国的情报分析官员都认为,“不论这些声明中宣传的成分有多少”,“目前的危机已使苏联在台湾问题上做了最强硬的支持共产党中国的表态”。“北平似乎并没打算在台湾问题上实现真正的和解,这种立场无疑较以前得到苏联更多的支持”。(117)美国人显然被表面现象蒙蔽了。实际上,中国的强硬态度只是为迫使蒋军撤离金门所做的最后努力,而苏联政府在表示对中国支持的同时,还另有一番考虑。中苏同仇敌忾的外表,掩盖了他们内在的分歧。
    9月16日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接见中国大使刘晓,除对台海紧张局势表示不安外,还提出一个建议:为打破美蒋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优势,苏联打算向这一地区派遣一支空军部队,帮助中国制止美蒋的侵略阴谋。周恩来召集众人商议后于23日致函毛泽东,拟对苏联的建议表示欢迎,只是图-16轰炸机何时进驻及指挥权问题,还需双方另行商定。毛泽东在复电中提出,中苏合作采取何种形式为妥,苏联空军是以志愿军、雇佣军还是正规军的形式参战?几天以后,毛泽东给赫鲁晓夫回信,婉言谢绝了苏联的建议。(118)10月4日赫鲁晓夫又来信,提出向中国提供导弹部队问题。毛泽东考虑的方针是:“地空导弹应卖给我,由我使用,他们派少数人来教。”(119)赫鲁晓夫的建议并非只是说说而已,9月25日苏联军方报纸报道说:我们的战士已经做好准备,一旦需要即可提供援助消灭侵略者。(120)但在中国人看来,莫斯科似乎是不怀好意。事隔两个月,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说,苏联要派导弹部队和空军到福建前线,我们没有同意,因为他们说这些部队要由他们自己指挥。看来,他们还是想控制我们的沿海,控制福建,就像美军驻扎在台湾一样,以后我们有什么动作都得问他们。(121)刘晓在回忆中说得比较客气,认为苏联这样做是想把台湾问题纳入苏美争霸全球的战略范围,以改变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122)
    无论如何,中国的拒绝令赫鲁晓夫十分不满,他后来抱怨说:战役开始前,中国人要我们提供武器援助和空中掩护,后来我们打算派航空师去,他们反应却非常激烈,暗示这个建议使他们受到了侮辱和伤害,他们不需要这种援助。其实我们除了想帮助朋友加兄弟外,没有别的目的。(123)炮击金门前十几天,周恩来确实致函赫鲁晓夫,说台湾已经向美国要求供应F-100型超音速战斗机,因此急需苏联提供米格19-C型歼击机30架、C-5型导弹32000发等武器装备,并要求一个月内运到中国。(124)苏联的建议大概就是针对这件事提出的。中国拒绝了苏联空军和导弹部队的援助后,米格19飞机和导弹于10月份运抵中国。(125)不久,苏联又答应了周恩来提出的提前试制图-16轰炸机的要求,同意向中国发放制作许可证。(126)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按照中国的要求提供了援助,但从他两次主动要求派苏联部队参战的情况看,莫斯科未必没有自己的考虑。
    除了对援助的方式有不同意见,中苏在如何利用外交手段消除危机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分歧。中国主张通过中美及国共之间的直接谈判解决问题,苏联却反复呼吁由联合国或多边国际会议处理危机。在9月7日给美国总统的信中,赫鲁晓夫没有直接对周恩来一天以前提到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倡议表态,却暗示可以召开多国会议,通过“共同努力”消除远东危机。葛罗米柯9月18日在联大的发言,也完全没有提及业已开始的中美会谈。而赫鲁晓夫在给艾森豪威尔的第二封信中,只是在谈到“没有积极成果”时,才提到这次会谈。(127)9月17日《人民日报》以“各国舆论注视中美会谈”为题的报道,提到了华沙、开罗、雅加达、仰光。在这串名单中,令人注意地没有莫斯科。(128)中国政府一向认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希望在国际范围进行讨论。9月18日,外交部转发了中联部的一个通知,其中特别提到,关于台湾问题,“防止向联合国呼吁,如有人提出,中国绝不接受;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中国内政”。(129)外交部长陈毅9月20日发表声明,借批评美国公开表达了这种意愿:“中国政府对于正在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是寄予希望的,杜勒斯却扬言要把中美两国之间的争端提交联合国。而人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被无理剥夺了的,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美国对于中美谈判究竟有多少诚意。”(130)尽管如此,赫鲁晓夫为了在苏联的参与下尽快消除危机,还是决定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