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概念使用的泛化,也与中共注重无产阶级意识,强调清除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阶级观有关。在中共看来,军队中工农意识或者说无产阶级思想的强弱是军队能否具有信念和战斗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军阀”思想的危害性,中共给予了相当多的注意。为了肃清“军阀”思想、加强无产阶级思想,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中共此后曾在多种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在中共建军思想上反对“军阀思想”、“军阀作风”。显然,将“思想”、“作风”等因素带入“军阀”范畴之中,“军阀”概念在思想层面上的泛化就产生了。这种演变过程显示,“军阀”从原来的政治性概念,逐渐转换为思想意识的分析概念。随着抗战的到来,“军阀”这个概念从中共早期理论的专门指称,逐渐转向对“军阀思想”的批判,成为中共内部批判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目的性对象。 结语 “军阀”一词在近代中国,本是对某个军事集团及其首领的贬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共逐渐赋予它阶级的含义,从而使“军阀”与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念——“阶级”联系了起来。在变幻莫测的政治格局中,中共利用阶级理论对各个政治集团势力或政治派系进行阶级分析,并且根据他们与中共的关系将其定位为同盟者或敌人,而一旦成为敌人,则往往是与“军阀”相联系的,而“军阀”概念的外延,也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扩大。在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的历史语境下,中共的“军阀”概念由一个政治性概念进入了一个范围更广的文化阐释空间,具有某种泛化的特征。中共早期理论中的“军阀”概念的嬗变,反映了其独特的阶级观和对中国革命的认知过程。 注释: ①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版;谢文孙:《一个军阀的思想和行动:陈炯明1928-193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9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译者的话》,齐锡生、杨云若、萧延中:《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徐勇:《近现代军阀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兼考军阀观念输入中国之成因》,《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徐勇:《“军阀”治下之“军阀”学理研讨——以北伐战争前夕一场政治与学术论战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②《郭虔瓘传》,《新唐书》卷133,台湾《二十四史》电子版。 ③《唐开元录军阀》,《玉海》卷135。 ④例如,唐朝10位著名的宰相中,只有2名出身于庶族。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⑤《大哀篇——(一)哀吾民之失所也》(1913年4月1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⑥任启圣:《康有为晚年讲学及其逝世之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⑦《饮冰室专辑之二》,《饮冰室合集》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2页。 ⑧《近现代军阀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兼考军阀观念输入中国之成因》,《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63页。 ⑨参见《近现代军阀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兼考军阀观念输入中国之成因》,《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67页。 ⑩本文数字根据相应的资料统计而来,虽不能证明时人没有关于“军阀”的言论,但仍可反映出该词语在当时的使用状况。 (11)《北京共产主义的报告》(1921年7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12)爱德华?W?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27页。 (13)《致芮恩施电》(1919年11月19日),《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4页。 (14)《与留法学生的谈话》(1919年11月中旬),《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165页。 (15)《欧战后东洋民族之觉悟及要求》(1918年12月29日),《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08页。 (16)《新青年宣言》,胡明选编:《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 (17)原文是“原来这次战局终结的真因,不是联合国的兵力战胜德国的兵力,乃是德国的社会主义战胜德国的军国主义。不是德国的国民降服在联合国武力的面前,乃是德国的皇帝、军阀、军国主义降服在世界新潮流的面前”,《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12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18)《新纪元》(1919年元旦),《李大钊全集》第2卷,第267页。 (19)鸣谦:《军阀亡国论》(1920年1月12日),《谭平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20)辛亥革命时,各省行政军事长官多称都督,另设民政官,都督专管军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改都督为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务。1916年,袁世凯死后,改成都督。1922年改为督理,或督办。1924年,为军务督办或督办。后直系吴佩孚再起,发表任命均用督理之名,北京用督办名,直至北洋军阀失败。 (21)《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1922年5月1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22)萨发洛夫:《第三国际与远东民族问题——在远东民族大会的演说》(1922年1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283页。 (23)《远东革命青年代表大会关于远东青年运动任务的提纲》,《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册,第291页。 (24)《远东革命青年代表大会宣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册,第295页。 (2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133页。 (26)《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88~98页。 (27)《索科洛夫-斯特拉霍夫关于广州政府的报告》(192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28)《越飞给吴佩孚将军的信》(1922年8月19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99页。 (29)金观涛、刘青:《观念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407页。 (30)独秀:《西南团结与国民革命》,《向导》第2集,第84期,1924年9月24日,向导周报社1927年印行,人民出版社1954年影印版,第679页(连续编码,下同)。 (31)述之:《民众应急起向吴佩孚下总攻击》,《向导》第3集,第144期,1926年2月3日,第1313页。 (32)《汪精卫集》第3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190页,转引《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第3页。 (33)何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第1集,第2期,1922年9月20日,第14页。 (34)《寸铁》,《向导》第5集,第187期,1927年2月7日,第2013页。 (35)何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第1集,第2期,1922年9月20日,第14页。 (36)《谭平山提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书面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页。 (37)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向导》第1集,第22期,1923年4月25日,第164页。 (38)一言:《无产阶级与北洋军阀》,《向导》第1集,第35期,1923年8月8日,第268页。 (39)《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1929年6月25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99页。 (40)《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案》,转载《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第3页。 (4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决议〈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不晚于1922年12月5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162页。 (42)和森:《近日政潮的内幕》,《向导》第1集,第12期,1922年12月6日,第93页。 (43)为人:《军阀的统一运动》,《向导》第2集,第55期,1924年2月20日,第424页。 (44)《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信》(1923年6月20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册,第480页。 (45)《布哈林对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草案的修正案——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草案》(不晚于1923年5月24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255页。 (46)《鲍罗廷的报告》,《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467页。 (47)何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第1集,第2期,1922年9月20日,第14页。 (48)《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页。 (49)述之:《我们为什么反对国民党之军事行动》,《向导》第2集,第85期,1924年10月1日,第694页。 (50)《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第2册,第487页。 (51)一直被革命党人与社会各界视为“军阀”的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发表通电反对“军阀”,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冯玉祥:《冯玉祥自传》,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7~78页。 (52)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焘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页。 (53)《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1页。 (54)硕夫:《郭松龄失败之重大意义》,《向导》第3集,第140期,1925年12月30日,第1273页。 (55)葛特:《北伐声中之湖南人》,《向导》第4集,第162期,1926年7月4日,第1608页。 (56)述之:《民众应急起向吴佩孚下总攻击》,《向导》第3集,第144期,1926年2月3日,第1313页。 (57)述之:《国民军失败后民众应有之觉悟与责任》,《向导》第3集,第147期,1926年3月27日,第1364页。 (58)述之:《我们的北伐观》,《向导》第4集,第170期,1926年9月10日,第1723页。 (59)亦农:《廖仲恺遇刺前后的广州政局》,《向导》第3集,第130期,1925年9月18日,第1192页。 (60)独秀:《国民党右派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向导》第3集,第148期,1926年4月3日,第1378页。 (61)《鲍罗廷的书面报告〈孙逸仙之死与国民党〉》(1925年4月6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600页。 (62)独秀:《国民党右派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向导》第3集,第148期,1926年4月3日,第1378页。 (63)独秀:《国民党右派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向导》第3集,第148期,1926年4月3日,第1378页。 (64)独秀:《列宁逝世3周年纪念之中国革命运动》,《向导》第5集,第184期,1927年1月21日,第1946页。 (65)《鲍罗廷的书面报告〈孙逸仙之死与国民党〉》(1925年4月6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第1册,第599页。 (66)《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书》(1927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 (67)《中国共产党为宁汉妥协告民众书》(1927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317、321页。 (68)《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期,第462~463页。 (69)《中央通告第三十三号——军阀战争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1929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第64页。 (70)《中央致两湖省委信——两湖军阀混战形势下党的任务》(1927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520页。 (71)《第三国际代表团为帝国主义威吓武汉及蒋介石背叛宣言》,《向导》第5集,第194期,1927年5月1日,第2105页。 (72)秋白:《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向导》第5集,第195期,1927年5月8日,第2123、2122页。 (73)《徐向前、曾中生关于鄂豫皖苏区红四军情况向中央军委等的报告》(1931年8月2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9页。 (74)《中央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1931年11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第622页。 (75)《中央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1931年11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第617页。 (76)《徐向前、曾中生关于鄂豫皖苏区红四军情况向中央军委等的报告》(1931年8月2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第519页。 (77)《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1931年11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第642~643页。 (78)《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287页。 (79)《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1927年8月21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第3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