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唐末至五代初期,不得志文人利用机会挟怨报复的事例很多。例如李山甫,“咸通中不第,后流落河朔,为(魏博节度)乐彦祯从事,多怨朝廷之执政,尝有诗云:‘劝君不用夸头角,梦里输赢总未真。’”伺机决一胜负的企冀跃然纸上。中和四年(884)十二月,前宰相王铎被害于魏博,导因之一即李山甫“以咸通中数举不第,尤私愤于中朝贵达,因劝(彦祯子)从训图之。”参见《南部新书》丁、《资治通鉴》卷二五六、《北梦琐言》卷十三《草贼号令公》。 [38]《南部新书》甲。 [39]参见《旧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卷一一九《杨绾传》、卷一三五《韦渠牟传》、卷一六八《钱徽传》 [40]参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页92, 三联书店,1956年版。 [41]唐末五代时期取类似说法者不为罕见。朱温称帝后,疑唐进士崔禹昌有讥讽意,以“轻薄”怒斥之(《北梦琐言》卷四);《太平广记》卷二六二《郡牧》条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批评行止无当之“膏梁子出刺者”曰:“士流中亦有故为轻薄者”。《北梦琐言》卷三《河中饯刘相瞻》条也说到河中“幕寮有贵族浮薄者”云云。 [42]至北宋时,对于“浮薄”的批评,则多与游惰、虚誉、锐进喜事等作风相联系。可参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端拱二年正月乙未王禹偁奏疏;卷四四,咸平二年二月己酉真宗诏;卷五六,景德元年七月丙戌李沆进言等 [43]《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页92, 三联书店1956年版。 [44]《旧五代史》卷六七《李愚传》 [45]任韩建为相的日期,两《五代史》记载不同。旧史在是年五月,新史在六月。 [46]《北梦琐言》卷八《三朝士以名取戏》。 [47]《北梦琐言》卷十六《薛贻矩画赞》。 [48]《旧五代史》卷十八《张策传》,《新五代史》卷三五《唐六臣传》 [49]《游宦记闻》卷十引杨凝式传。 [50]张文蔚卒于相位,杨涉、杜晓在位三年,薛贻矩、赵光逢、于兢任相几六年。 [51]《旧五代史》卷十八《敬翔传》。 [52]《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开平元年四月辛未条。 [53]《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光启三年十一月。 [54]《新五代史》卷四三《裴迪传》。 [55]《旧五代史》卷四《太祖纪四》,开平二年四月甲寅条。 [56]《旧五代史》卷三《太祖纪三》,开平元年正月戊辰梁太祖即位制书。 [57]《旧五代史》卷六○《苏循传》。 [58]《资治通鉴》卷二七二。 [59]《旧五代史》卷六七《卢程传》 [60]《新五代史》卷二八《卢程传》 [61]《新五代史》卷二八《卢程传》 [62]《旧五代史》卷六七《卢程传》 [63]《旧唐书》卷一七八《赵隐传》,《旧五代史》卷五八《赵光胤传》。 [64]《旧五代史》卷六七《韦说传》 [65]《旧五代史》卷六十《李敬义传》 [66]《旧五代史》卷六七《卢程传》 [67]《新五代史》卷五四《郑珏传》 [68]《新五代史》卷二八《任圜传》 [69]《新五代史》卷五五《崔居俭传》 [70]《旧五代史》卷五八《崔协传》 [71]《新五代史》卷五五《马胤孙传》 [72]“少历军校”而“目不知书”的王建立,天成三年三月自镇州节度使被任命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三司,是五代时期少数由武职而任宰相者之一。同年十一月罢,在相位八月。参见《旧五代史》卷三九《明宗纪第五》,《旧五代史》卷九一《王建立传》,《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天成三年八月甲戌、十一月甲午条。 [73]《旧五代史》卷六七《李愚传》中,说他“自称赵郡平棘西祖之后”。 [74]《旧五代史》卷一○八《李鏻传》。 [7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此时官僚制度与朝廷要员素质的调整已经完成,更不意味着政治的清明。特别是明宗晚年多病,王淑妃“专内以干政,宦者孟汉琼因以用事”,加剧了朝政的紊乱,见《新五代史》卷一五《唐明宗家人传》、卷三八《宦者传》。 [76]《旧五代史》卷六七《卢程传》。 [77]《旧五代史》卷六七、《新五代史》卷二八《豆卢革传》。 [78]《旧五代史》卷九一《康福传》 [79]《新五代史》卷八《晋高祖纪》。 [80]《旧五代史》卷七五《晋书·高祖本纪一》。岑仲勉先生曾经“辨石晋不是突厥族沙陀”,见《隋唐史》下册,页546, 中华书局1980年版。有学者指出,沙陀民族共同体包括多种部族成份,石敬瑭一支应出自昭武九姓之石国。参见徐庭云:《沙陀与昭武九姓》,《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页335-346,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樊文礼:《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页11-16,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81]《旧五代史》卷七五《晋书·高祖本纪一》。 [82]张泽咸先生也曾指出,自黄巢起义失败至五代时期,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的子孙,迭居高位,代有闻人。见《唐朝阶级结构研究》页504。当然,对其中一些人来说,乱世出仕非其本愿。例如杨涉,唐哀帝时,“拜相之日,与家人相对泣下”,唐亡,事梁为相,“在位三年,俛首无所施为”。见《新五代史》卷三五《唐六臣传》。 [83]《唐宋史论丛(增订本)》页285,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毛汉光在其《五代之政治延续与政权转移》一文中,作《五代文职官吏身分比较统计表》与《五代武职官吏身分比较统计表》(见《中研院中研院史语所集刊》五十一本二分,页249、274),也指出,自五代“初期与末期比较而观之,士族没落的迹象甚为明显。” [84]《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 [85]《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 [86]《旧五代史》卷一○七《史弘肇传》 [87]参见《南部新书》癸“阳邠起于小吏”条、《新五代史》卷三十《杨邠传》。《旧五代史》卷一○七《杨邠传》称“邠缮甲兵,实帑廪,俾国用不阙,边鄙粗宁,亦其功也。” [88]五代时期,文人出路狭窄,选择机会有限;文士与文吏之间,尽管观念上泾渭两分,现实中却只有相当模糊的界域。 [89]这方面资料很多,值得专门研究。可参见晁归来子序张穆之《触鳞集》文(《文献通考》卷三十引),李乾贞撰《宋赠殿中丞河南源府君墓志铭》(《全宋文》第四册,页795),《旧五代史》卷六七《李愚传》、卷六八《刘赞传》,《宋史》卷四五七《戚同文传》等。此外,晁公武在其《郡斋读书志》卷十六中,讲到禅学诸宗的兴盛,也说:“尝考其世,皆出唐末五代兵戈极乱之际。意者乱世聪明贤豪之士无所施其能,故愤世嫉邪,长往不返,而其名言至行,譬犹联珠叠璧,虽山渊之高深,终不能掩覆其光彩,而必辉润于外也。” [90] 《旧五代史》卷二四《孙隲传》。 [91]举例言之,《旧五代史》卷一○八《李崧传》中,说到他在同光初年批评魏王推官书辞不工,曰:“令公皇子,天下瞻望,至于尺牍往来,章表论列,稍须文理合宜”。他本人即因此而受到赏识,“独掌奏记”。 [92]《旧五代史》卷六七《卢程传》。 [93]《册府元龟》卷五一○《重敛》,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参见《旧五代史》卷九三《李专美传》。 [94]《北梦琐言》卷七《王超牋奏(石钦若许存附)》。 [95]《新五代史》卷五四《李愚传》。 [96]《新五代史》卷五五《刘昫传》。 [97]《旧五代史》卷一二七《卢文纪传》。 [98]《新五代史》卷五五《姚顗传》。 [99]《新五代史》卷五五《马胤孙传》。 [100]《新五代史》卷五五《崔棁传》。 [101]《新五代史》卷三十《苏逢吉传》。 (责任编辑:admin) |